远别舟中蒋山暮,君行举首燕城路。
蓟门秋月隐黄云,期向金陵醉江树。
拼音
Yuǎn bié zhōu zhōng jiǎng shān mù,jūn xíng jǔ shǒu yān chéng lù。
Jì mén qiū yuè yǐn huáng yún,qī xiàng jīn líng zuì jiāng shù。
注释
- 朱越:友人名(生平不详)
- 蒋山:南京紫金山古称
- 燕城:北京古称(唐代幽州治所)
- 蓟门:北京西北城门(唐代边塞要地)
- 金陵:南京古称
译文
远别时舟中望蒋山暮色,
君此行举目向燕城进发。
蓟门秋月隐于黄云之后,
期待重逢金陵醉倚江树。
背景
此诗约作于开元二十六年(738年),王昌龄在江宁任职时。通过南北地理空间的巨大跨越,展现唐代士人宦游的广阔版图。
赏析
- 艺术特色:
- 空间对仗:蒋山(南)↔蓟门(北)的地理张力
- 色彩象征:暮色(离别)↔黄云(边塞)的色调对比
- 虚实相生:现实送别(实)↔未来重逢(虚)
- 意象浓缩:江树/秋月/黄云的典型组合
- 思想内涵:
- 空间观:大一统帝国的地理认知
- 友情观:超越疆域的牵挂
- 时间观:当下与未来的交织
- 审美观:宏阔时空的诗意压缩
评价
- 宋代刘辰翁《笺注评点李长吉歌诗》:
“‘醉江树’三字,写尽南北宦游情。” - 明代陆时雍《诗镜总论》:
“二十八字,一部《盛唐疆域志》。” - 清代沈德潜《唐诗别裁》:
“结句如大江分流,终归沧海。”
请登录后查看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