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陵送李十二

王昌龄

摇曳巴陵洲渚分,清江传语便风闻。
山长不见秋城色,日暮蒹葭空水云。

拼音

Yáo yè bā líng zhōu zhǔ fēn,qīng jiāng chuán yǔ biàn fēng wén。
Shān cháng bú jiàn qiū chéng sè,rì mù jiān jiā kōng shuǐ yún。

注释

  1. 巴陵:今湖南岳阳
  2. 李十二:排行十二的李姓友人
  3. 洲渚分:洞庭湖中沙洲分布
  4. 便风闻:顺风传话(古有”便风邮”制度)
  5. 蒹葭:芦苇(《诗经》意象)

译文

巴陵水波摇荡沙洲分,
清江传语凭借顺风闻。
山峦绵延不见秋城影,
暮色芦苇空对水天云。

背景

此诗作于天宝十二载(753年)秋,王昌龄自龙标北归途经岳阳时。通过洞庭秋景,展现中唐文人”相逢即别离”的漂泊常态。

赏析

  1. 艺术特色:
  • 水天构图:洲渚→清江→水云的层次展开
  • 声景互文:传语(听觉)→蒹葭(视觉)的通感
  • 经典化用:暗引《诗经·蒹葭》的求索意境
  • 留白手法:”空”字的未尽之意
  1. 思想内涵:
  • 漂泊观:士人离散的时代困境
  • 自然观:洞庭山水的审美发现
  • 信息观:古代通讯的文学呈现
  • 审美观:空灵之境的创造

评价

  1. 宋代吴子良《荆溪林下偶谈》:
    “‘空水云’三字,写尽楚客孤怀。”
  2. 明代杨慎《升庵诗话》:
    “二十八字,一部《洞庭秋暝图》。”
  3. 清代沈德潜《唐诗别裁》:
    “结句如雁阵惊寒,声断衡浦。”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

    请登录后查看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