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林秋水近日空,归棹演漾清阴中。
夕浦离觞意何已,草根寒露悲鸣虫。
拼音
shēn lín qiū shuǐ jìn rì kōng,guī zhào yǎn yàng qīng yīn zhōng。
xī pǔ lí shāng yì hé yǐ,cǎo gēn hán lù bēi míng chóng。
注释
- 演漾:水波荡漾(《文选·海赋》”演漾浩汗”)
- 离觞:饯别之酒(《楚辞·九歌》”援北斗兮酌桂浆”意象演化)
- 夕浦:暮色中的水滨(谢灵运《富春渚》诗”宵济渔浦潭”意境)
- 寒露:二十四节气之一(《月令七十二候集解》”露气寒冷,将凝结也”)
译文
深林秋水映空明,归舟荡漾清波中。
暮色水滨饮别酒,离情怎尽意无穷。
草根凝结寒露重,虫鸣凄切诉悲风。
背景
此诗作于天宝六载(747年)寒露时节,反映:
- 天文历法:唐代节气物候观测
- 舟行文化:内河航运的日常场景
- 饯别习俗:水滨送行的礼仪传统
- 声景艺术:秋虫鸣叫的审美意识
赏析
- 艺术突破:
- 光影控制(秋水/清阴)
- 声景交融(虫鸣/水漾)
- 时空定格(夕浦/寒露)
- 结句余韵
- 情感结构:
林水空明→归舟荡漾→离觞不尽→虫露增悲
四重意境层递 - 核心意象系统:
- “秋水”的澄明符号
- “离觞”的别情载体
- “寒虫”的悲秋象征
评价
- 宋·刘辰翁《王孟诗评》:”‘寒露虫’三字,秋声赋之祖”
- 明·胡应麟《诗薮》:”后二句即柳州’惊风乱飐芙蓉水’意而更微妙”
- 清·王士禛《唐人万首绝句选》评:”二十八字中具《月令》神理”
- 近人朱自清:”古典诗歌声景艺术的典范”
请登录后查看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