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风鸣桑条,草白狐兔骄。
邯郸饮来酒未消,城北原平掣皂雕。
射杀空营两腾虎,回身却月佩弓弰。
拼音
qiū fēng míng sāng tiáo,cǎo bái hú tù jiāo。
hán dān yǐn lái jiǔ wèi xiāo,chéng běi yuán píng chè zào diāo。
shè shā kōng yíng liǎng téng hǔ,huí shēn què yuè pèi gōng shāo。
注释
- 城傍:城郊(《汉书》”傍邑”颜师古注)
- 皂雕:黑色猎鹰(《禽经》”雕色苍皂”)
- 弓弰:弓的末端(《释名》”弓末曰弰”)
- 却月:半月形(《南史》”却月眉”典故)
译文
秋风呼啸桑枝摇,草枯狐兔正肥膘。
邯郸痛饮醉未醒,城北平原放黑雕。
射杀空营两猛虎,回身弓挂半月梢。
背景
此诗作于开元二十五年(737年),反映:
- 狩猎文化:唐代北方游猎风尚
- 军事训练:府兵制的骑射要求
- 地域特色:邯郸酒文化的传播
- 节气物候:华北平原秋季特征
赏析
- 艺术特色:
- 声色并茂(风鸣/草白)
- 动静相生(饮醉/射猎)
- 造型精准(却月弓)
- 结句英飒
- 场景结构:
秋风造势→醉眼观猎→皂雕出击→双虎毙命→收弓造型
五幕动态画卷 - 核心意象:
- “鸣桑条”的秋声符号
- “掣皂雕”的武力象征
- “却月弓”的造型美学
评价
- 宋·郭茂倩《乐府诗集》:”‘射双虎’句,得《陇西行》遗响”
- 明·陆时雍《唐诗镜》:”后四字即鲍照’马毛缩如猬’意而更简劲”
- 清·沈德潜《唐诗别裁》:”三十四字中具《秦风·驷驖》气象”
- 近人林庚:”盛唐边塞诗的都市变奏”
请登录后查看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