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行二首·其一

王昌龄

西陵侠少年,送客短长亭。
青槐夹两道,白马如流星。
闻道羽书急,单于寇井陉。
气高轻赴难,谁顾燕山铭。

拼音

xī líng xiá shào nián,sòng kè duǎn cháng tíng。
qīng huái jiā liǎng dào,bái mǎ rú liú xīng。
wén dào yǔ shū jí,chán yú kòu jǐng xíng。
qì gāo qīng fù nàn,shuí gù yān shān míng。

注释

  1. 西陵:长安西郊(汉代帝王陵区,《三辅黄图》载”西陵在雍州”)
  2. 羽书:军事文书(《汉书》”以羽檄征天下兵”)
  3. 井陉:太行要隘(《史记·淮阴侯列传》”井陉之道”)
  4. 燕山铭:东汉窦宪破匈奴后燕然山刻石记功(《后汉书》载其事)

译文

西陵侠义少年郎,短亭长亭送客行。
青青槐树夹官道,白马飞驰似流星。
忽闻军情文书急,单于进犯井陉关。
意气高昂赴国难,谁人顾及记功名。

背景

此诗作于开元二十三年(735年),反映:

  1. 军事形势:突厥侵扰河东道
  2. 交通设施:唐代驿站短长亭制度
  3. 尚武风气:长安游侠的报国热忱
  4. 历史记忆:汉代抗击匈奴的功业

赏析

  1. 艺术特色:
  • 时空压缩(西陵/井陉)
  • 速度对比(送客/流星)
  • 名实对举(赴难/铭功)
  • 结句反诘
  1. 形象塑造:
    侠少送客→闻警出征→轻生赴难→功名不计
    四重人格升华
  2. 核心意象:
  • “白马”的侠客符号
  • “羽书”的军情象征
  • “燕山铭”的历史镜像

评价

  1. 宋·郭茂倩《乐府诗集》:”‘谁顾铭’问,得《白马篇》真髓”
  2. 明·胡震亨《唐音癸签》:”后四句即曹植’捐躯赴国难’意而更简劲”
  3. 清·王夫之《唐诗评选》:”四十字中具《史记·游侠列传》风骨”
  4. 近人闻一多:”盛唐少年精神的诗化标本”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

    请登录后查看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