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淇涉黄河途中作十三首·十二

佚名

朝景入平川,川长复垂柳。
遥看魏公墓,突兀前山后。
忆昔大业时,群雄角奔走。
伊人何电迈,独立风尘首。
传檄举敖仓,拥兵屯洛口。
连营一百万,六合如可有。
方项终比肩,乱隋将假手。
力争固难恃,骄战曷能久。
若使学萧曹,功名当不朽。

拼音

Zhāo jǐng rù píng chuān,chuān cháng fù chuí liǔ。
Yáo kàn wèi gōng mù,tū wū qián shān hòu。
Yì xī dà yè shí,qún xióng jiǎo bēn zǒu。
Yī rén hé diàn mài,dú lì fēng chén shǒu。
Chuán xí jǔ áo cāng,yōng bīng tún luò kǒu。
Lián yíng yī bǎi wàn,liù hé rú kě yǒu。
Fāng xiàng zhōng bǐ jiān,luàn suí jiāng jiǎ shǒu。
Lì zhēng gù nán shì,jiāo zhàn hé néng jiǔ。
Ruò shǐ xué xiāo cáo,gōng míng dāng bù xiǔ。

注释

  1. 魏公:李密(隋末起义领袖)
  2. 大业:隋炀帝年号(605-618)
  3. 电迈:如闪电般迅疾
  4. 敖仓:隋朝粮仓(今郑州西北)
  5. 洛口:洛水入黄河处
  6. 萧曹:萧何、曹参(汉初名相)

译文

晨光洒落平川上,长川两岸垂杨柳。
遥望李密坟墓在,突兀耸立山前后。
追忆隋末大业时,群雄并起竞奔走。
此人何其迅如电,独步乱世最风流。
传檄文取敖仓粮,拥重兵驻洛水口。
百万雄师连营寨,天下似已在掌中。
终与项羽相媲美,隋朝江山将易手。
穷兵黩武难持久,骄兵岂能得长久。
若学萧曹治国术,功业自当永不朽。

背景

此诗作于天宝七载(748年),高适45岁漫游河南时。借凭吊隋末李密墓,反思隋唐之际的历史教训,体现诗人对治国之道的思考。

赏析

  1. ​艺术特色​​:
  • 今昔对比:从眼前墓冢到历史风云的时空跳跃
  • 军事意象:”连营””传檄”的战争场面
  • 史论结合:叙事与议论的有机融合
  • 用典精当:”萧曹”的治国典范
  1. ​思想内涵​​:
  • 历史观:对隋末乱局的深刻反思
  • 治国观:武力与文治的辩证关系
  • 人才观:对李密功败垂成的评价
  • 价值观:对”不朽功名”的重新定义

评价

  1. 明代胡震亨《唐音癸签》:
    “‘方项’之喻,写尽英雄气短。”
  2. 清代方东树《昭昧詹言》:
    “高适此作,可续《隋书·李密传》。”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

    请登录后查看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