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高台

王勃

临高台,高台迢递绝浮埃。
瑶轩绮构何崔嵬,鸾歌凤吹清且哀。
俯瞰长安道,萋萋御沟草。
斜对甘泉路,苍苍茂陵树。
高台四望同,帝乡佳气郁葱葱。
紫阁丹楼纷照耀,璧房锦殿相玲珑。
东弥长乐观,西指未央宫。
赤城映朝日,绿树摇春风。
旗亭百隧开新市,甲第千甍分戚里。
朱轮翠盖不胜春,叠榭层楹相对起。
复有青楼大道中,绣户文窗雕绮栊。
锦衾夜不襞,罗帷昼未空。
歌屏朝掩翠,妆镜晚窥红。
为君安宝髻,蛾眉罢花丛。
尘间狭路黯将暮,云间月色明如素。
鸳鸯池上两两飞,凤凰楼下双双度。
物色正如此,佳期那不顾。
银鞍绣毂盛繁华,可怜今夜宿倡家。
倡家少妇不须嚬,东园桃李片时春。
君看旧日高台处,柏梁铜雀生黄尘。

拼音

lín gāo tái ,gāo tái tiáo dì jué fú āi 。
yáo xuān qǐ gòu hé cuī wéi ,luán gē fèng chuī qīng qiě āi 。
fǔ kàn zhǎng ān dào ,qī qī yù gōu cǎo 。
xié duì gān quán lù ,cāng cāng mào líng shù 。
gāo tái sì wàng tóng ,dì xiāng jiā qì yù cōng cōng 。
zǐ gé dān lóu fēn zhào yào ,bì fáng jǐn diàn xiàng líng lóng 。
dōng mí zhǎng lè guān ,xī zhǐ wèi yāng gōng 。
chì chéng yìng cháo rì ,lǜ shù yáo chūn fēng 。
qí tíng bǎi suì kāi xīn shì ,jiǎ dì qiān méng fèn qī lǐ 。
zhū lún cuì gài bú shèng chūn ,dié xiè céng yíng xiàng duì qǐ 。
fù yǒu qīng lóu dà dào zhōng ,xiù hù wén chuāng diāo qǐ lóng 。
jǐn qīn yè bú bì ,luó wéi zhòu wèi kōng 。
gē píng cháo yǎn cuì ,zhuāng jìng wǎn kuī hóng 。
wéi jūn ān bǎo jì ,é méi bà huā cóng 。
chén jiān xiá lù àn jiāng mù ,yún jiān yuè sè míng rú sù 。
yuān yāng chí shàng liǎng liǎng fēi ,fèng huáng lóu xià shuāng shuāng dù 。
wù sè zhèng rú cǐ ,jiā qī nà bú gù 。
yín ān xiù gū shèng fán huá ,kě lián jīn yè xiǔ chàng jiā 。
chàng jiā shǎo fù bú xū pín ,dōng yuán táo lǐ piàn shí chūn 。
jūn kàn jiù rì gāo tái chù ,bǎi liáng tóng què shēng huáng chén 。

注释

  1. 甘泉路:汉甘泉宫遗址道路(《三辅黄图》载甘泉宫”去长安三百里”)
  2. 柏梁台:汉武帝建元元年建(《三辅黄图》”帝尝置酒其上,诏群臣和诗”)
  3. 铜雀台:曹操建安十五年建(《邺中记》”台高十丈,有屋百二十间”)
  4. 倡家:汉代乐府机构(《汉书·礼乐志》”内有掖庭材人,外有上林乐府”)
  5. 蛾眉:代指美人(《诗经·卫风》”螓首蛾眉”)

译文

登上巍峨高台,台高隔绝尘世埃。
玉栏华构何崔嵬,笙箫清音带哀哀。
俯瞰长安御道,萋萋御沟草色衰。
斜望甘泉宫路,苍苍茂陵树影在。
高台环视皆相似,帝乡祥云郁葱葱。
紫阁丹楼相辉映,玉殿锦宫互玲珑。
东接长乐仙观,西指未央皇宫。
赤城映朝阳,绿枝摇春风。
旗亭百巷开新市,甲第千门列戚里。
朱轮华盖春无限,层台叠榭相对起。
更有青楼大道边,绣户雕窗彩梁悬。
锦被夜不叠,罗帐昼未卷。
歌屏晨掩翠,妆镜晚照红。
为君整宝髻,画眉离花丛。
尘世狭路渐昏暗,云间月色明如练。
鸳鸯池上双双飞,凤凰楼下对对见。
风光正旖旎,佳期岂能负。
银鞍绣车聚繁华,可叹今宵宿乐坊。
乐坊佳人莫蹙眉,东园桃李只一春。
君看昔日高台处,柏梁铜雀尽黄尘。

背景

此诗作于乾封元年(666年),反映:

  1. 政治隐喻:借汉讽唐(高宗武后时期大兴土木)
  2. 地理坐标:长安城立体空间结构
  3. 历史意识:汉代宫观的当代镜像
  4. 生命思考:王勃被逐出沛王府后的顿悟

赏析

  1. 艺术突破:
  • 四维时空(空间高度+时间纵深)
  • 蒙太奇手法(宫阙/市井场景切换)
  • 声光调度(鸾歌/月色/朝日)
  • 双重反讽(表面繁华与终极荒芜)
  1. 结构解析:
    | 段落 | 内容 | 手法 |
    |——-|——|——|
    | 1-6句 | 高台全景 | 俯仰观察 |
    | 7-14句 | 宫阙特写 | 铺陈排比 |
    | 15-22句 | 市井风情 | 细节白描 |
    | 23-28句 | 历史顿悟 | 今昔对比 |
  2. 核心意象:
  • “御沟草”:政治生态隐喻
  • “倡家春”:生命短暂象征
  • “柏梁尘”:历史虚无表征

评价

  1. 明·王世贞《艺苑卮言》:”子安《临高台》压卷初唐,后惟杜甫《丽人行》可继”
  2. 清·沈德潜《唐诗别裁》:”‘黄尘’结句,得《芜城赋》神髓而过之”
  3. 近人闻一多《唐诗杂论》:”宫体诗的自我救赎,在绮靡中植入哲学沉思”
  4. 钱钟书《谈艺录》:”空间诗学的典范,三维长安的文学建模”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

    请登录后查看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