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拼音
chéng què fǔ sān qín ,fēng yān wàng wǔ jīn 。
yǔ jun1 lí bié yì ,tóng shì huàn yóu rén 。
hǎi nèi cún zhī jǐ ,tiān yá ruò bǐ lín 。
wú wéi zài qí lù ,ér nǚ gòng zhān jīn 。
注释
- 少府:县尉的尊称(唐代县尉掌管治安,位在县令之下)
- 蜀州:今四川崇州(唐代属剑南道,辖境包括成都西部)
- 三秦:关中地区(项羽灭秦后分封三位秦朝降将,故称)
- 五津:岷江五大渡口(白华津、万里津等,代指蜀地)
- 比邻:近邻(《周礼》”五家为比,五比为邻”)
译文
长安城阙拱卫三秦大地,遥望蜀州只见风烟迷蒙的五津。
与你分别时满怀离情,我们都是宦海漂泊之人。
只要四海之内还有知心好友,纵使远隔天涯也如近邻。
不必在这分手的岔路口,像小儿女般泪湿衣巾。
背景
此诗作于乾封元年(666年),反映:
- 交通状况:长安入蜀的官道艰险(需穿越秦岭、大巴山)
- 选官制度:唐代官员异地任职的回避政策
- 时代精神:初唐士人积极进取的仕宦心态
- 地理认知:时人对巴蜀”风烟”险远的印象
赏析
- 艺术突破:
- 空间对仗(三秦-五津)
- 情感递进(伤别-劝慰-升华)
- 哲理提炼(天涯比邻)
- 反衬手法(宦游-沾巾)
- 结构解析:
- 首联:宏大起笔,奠定空间格局
- 颔联:转入抒情,揭示共同命运
- 颈联:哲理飞跃,突破地理局限
- 尾联:洒脱作结,彰显丈夫气概
- 核心意象:
- “风烟”的仕途隐喻
- “歧路”的人生象征
- “沾巾”的情感节制
评价
- 明·胡应麟《诗薮》:”初唐五律,此当为第一”
- 清·王夫之《唐诗评选》:”‘海内’一联,通古今离别之怀”
- 近人闻一多《唐诗杂论》:”把六朝儿女情长的送别诗提升到丈夫境界”
- 钱钟书《谈艺录》:”空间意识的诗化处理,将地理距离转化为心理距离”
请登录后查看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