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平晚行

王勃

百年怀土望,千里倦游情。
高低寻戍道,远近听泉声。
涧叶才分色,山花不辨名。
羁心何处尽,风急暮猿清。

拼音

bǎi nián huái tǔ wàng ,qiān lǐ juàn yóu qíng 。
gāo dī xún shù dào ,yuǎn jìn tīng quán shēng 。
jiàn yè cái fèn sè ,shān huā bú biàn míng 。
jī xīn hé chù jìn ,fēng jí mù yuán qīng 。

注释

  1. 麻平:具体地点不详,疑为蜀地某处(唐代蜀中多带”平”字地名)
  2. 怀土:思念故乡(《论语》”君子怀德,小人怀土”)
  3. 戍道:边防道路(唐代在西南设多处戍所)
  4. 羁心:旅人之思(陆机《赴洛道中作》”羁心积秋晨”)

译文

百年人生总怀故土之思,千里漂泊已倦游子之情。
高低起伏寻找戍边古道,远近交错聆听山泉之声。
涧边树叶刚染不同颜色,山中野花难辨具体芳名。
羁旅愁绪何时才能终了,风急天暮猿啼分外凄清。

背景

此诗约作于总章二年(669年),反映:

  1. 地理特征:蜀地多山多涧的地貌
  2. 军事背景:唐与吐蕃在西南的军事对峙
  3. 个人经历:王勃被逐出沛王府后入蜀漫游
  4. 季节时令:夏秋之交的山林景致

赏析

  1. 艺术特色:
  • 时空对举(百年-千里)
  • 视听交响(泉声-猿啼)
  • 色彩朦胧(叶色-花名)
  • 结句警策
  1. 情感脉络:
    游子情怀→寻路艰辛→自然感悟→羁旅愁思
    四重心理演进
  2. 核心意象:
  • “戍道”的边塞象征
  • “泉声”的自然天籁
  • “暮猿”的孤寂寄托

评价

  1. 明·胡震亨《唐音癸签》:”‘风急暮猿清’,得《巴东三峡歌》遗响”
  2. 清·沈德潜《唐诗别裁》:”王杨卢骆体,此最沉着”
  3. 近人闻一多:”初唐山水诗向盛唐过渡的典型”
  4. 钱钟书《谈艺录》:”将庾信《小园赋》的乡思提炼为五言”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

    请登录后查看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