饯韦兵曹

王勃

征骖临野次,别袂惨江垂。
川霁浮烟敛,山明落照移。
鹰风凋晚叶,蝉露泣秋枝。
亭皋分远望,延想间云涯。

拼音

zhēng cān lín yě cì,bié mèi cǎn jiāng chuí。
chuān jì fú yān liǎn,shān míng luò zhào yí。
yīng fēng diāo wǎn yè,chán lù qì qiū zhī。
tíng gāo fēn yuǎn wàng,yán xiǎng jiān yún yá。

注释

  1. 征骖(zhēng cān):远行的马车。”骖”指驾车时两侧的马匹
  2. 别袂(bié mèi):分别时挥动的衣袖,象征离情
  3. 亭皋(tíng gāo):水边平坦的高地,古人送别之所
  4. 蝉露(chán lù):秋蝉饮露,既写实景又喻高洁
  5. 云涯(yún yá):云海边际,象征遥远天际

译文

远行的马车停驻郊野,挥袖作别,江畔离情凄切。
雨过天晴,江面浮烟渐散,夕阳西下,山色愈发明媚。
秋风如鹰隼凋零黄叶,寒蝉饮露似在枝头啜泣。
独立水边高地极目远眺,思绪绵延直至云海之涯。

背景

此诗作于唐高宗上元二年(675年)秋,时王勃任虢州参军。这是他被贬出长安后,为同僚韦兵曹(兵曹参军事,正七品下)调任他处所作的送别诗。唐代官员任期三年,期满需调任,这一制度背景赋予了诗歌特殊的时代意义。王勃此时正处于人生低谷,诗中既表达了对友人的不舍,也暗含对自己仕途坎坷的感慨。

赏析

  1. 艺术特色:
  • 时空交织:从”野次”到”云涯”的空间拓展,从日暮到夜晚的时间流动
  • 意象经营:”鹰风””蝉露”等新颖意象的创造
  • 情感升华:从离别的伤痛到精神的超越
  1. 情感脉络:
  • 首联实写送别场景,奠定沉郁基调
  • 颔联以阔大景象反衬离愁
  • 颈联”凋晚叶””泣秋枝”的拟人手法尤为精妙
  • 尾联将情感推向高远,展现豁达胸襟
  1. 诗学价值:
  • 突破六朝送别诗的程式化表达
  • 将个人际遇融入送别主题
  • 开创”即景—抒情—哲理”的三段式结构

评价

  1. 明代胡震亨《唐音癸签》:”‘蝉露泣秋枝’五字,字字锤炼而出自然,初唐绝唱。”
  2. 清代沈德潜《唐诗别裁》:”‘鹰风’一联,已开大历十子苦吟之风。”
  3. 近代闻一多《唐诗杂论》:”将庾信《枯树赋》的意象凝练为五言。”
  4. 钱钟书《谈艺录》:”‘延想间云涯’的空间意识,下启李白’明月出天山’之境。”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

    请登录后查看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