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驿穷交日,昌亭旅食年。
相知何用早,怀抱即依然。
浦楼低晚照,乡路隔风烟。
去去如何道,长安在日边。
拼音
bái xià yì jiàn táng shào fǔ
xià yì qióng jiāo rì,chāng tíng lǚ shí nián。
xiāng zhī hé yòng zǎo,huái bào jí yī rán。
pǔ lóu dī wǎn zhào,xiāng lù gé fēng yān。
qù qù rú hé dào,cháng ān zài rì biān。
注释
- 白下驿:六朝时建康(今南京)城外的驿站,位于白下门外
- 唐少府:姓唐的县尉,少府是县尉的尊称
- 昌亭:指南昌亭,王勃曾任虢州参军,此处暗指自己的贬谪经历
- 旅食:寄居他乡的生活
- 日边:指长安,古人以日喻君,日边即皇帝身边
译文
在白下驿这困顿相交的日子,在南昌亭那漂泊寄食的年岁。
相知何必计较相识早晚,真挚的情谊始终如一。
江边楼阁笼罩在夕阳余晖中,回乡之路被风烟阻隔。
此去前路漫漫该如何走?长安就在那太阳升起的地方。
背景
此诗作于唐高宗仪凤元年(676年),是王勃人生最后阶段的作品。当时王勃从交趾(今越南)探望父亲返回,途经金陵(今南京),在白下驿为即将赴任的友人唐县尉饯行。此时的王勃经历了被贬、漫游、丧父等多重打击,诗中既有对友人的深情,也暗含对自己坎坷命运的感慨。
赏析
- 艺术特色:
- 时空交错:将眼前的白下驿与记忆中的昌亭并置
- 意象经营:”晚照””风烟”等意象营造苍茫意境
- 情感表达:表面豁达,内蕴深沉
- 情感脉络:
- 首联回忆困顿时光
- 颔联抒发真挚友情
- 颈联描写眼前景色
- 尾联寄托政治理想
- 诗学价值:
- 突破传统送别诗的感伤基调
- 将个人命运与家国情怀结合
- 开创了盛唐送别诗的新格局
评价
- 明代胡应麟《诗薮》:”‘长安在日边’五字,气象宏阔,已开盛唐先声。”
- 清代沈德潜《唐诗别裁》:”王勃此作,以淡语写深情,最是难到。”
- 近代闻一多《唐诗杂论》:”将六朝送别诗的婉约与初唐的雄浑完美结合。”
- 钱钟书《谈艺录》:”‘日边’意象,下启李白’孤帆远影碧空尽’之境。”
请登录后查看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