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送巴南水,山横塞北云。
津亭秋月夜,谁见泣离群?
拼音
jiāng tíng yè yuè sòng bié èr shǒu·qí yī
jiāng sòng bā nán shuǐ,shān héng sài běi yún。
jīn tíng qiū yuè yè,shuí jiàn qì lí qún?
注释
- 巴南:指巴郡以南,今重庆一带
- 塞北:边塞以北,泛指北方边疆
- 津亭:渡口的亭子,古人送别之所
- 离群:离别友人群体,典出《礼记》”离群索居”
译文
江水奔流送走巴南的流水,山峦横亘阻隔塞北的浮云。
在这渡口亭台的秋月之夜,有谁看见我因离别而哭泣?
背景
此诗作于唐高宗咸亨元年(670年),是王勃在蜀地游历期间为友人送别所作。当时王勃因被贬出长安,辗转来到巴蜀地区。诗中描写的”江亭夜月”景象,既是实景描写,也暗含诗人自身的漂泊之感。通过送别友人,王勃抒发了对人生聚散的深刻感悟。
赏析
- 艺术特色:
- 空间对比:巴南与塞北的遥远距离
- 时间意象:秋夜的明月暗示离别时节
- 情感克制:以问句作结,含蓄深沉
- 对仗工整:前两句形成完美对仗
- 情感脉络:
- 前两句写景,暗示离别之远
- 后两句抒情,表达孤独之感
- 全诗由远及近,由景入情
- 诗学价值:
- 突破传统送别诗的直白抒情
- 开创了以空间距离写离情的新手法
- 体现了初唐五绝的艺术成就
评价
- 明代胡应麟《诗薮》:”‘谁见泣离群’五字,写尽天涯孤客之情,含蓄不尽。”
- 清代沈德潜《唐诗别裁》:”王勃此作,已具盛唐气格,空间之阔,情思之深,俱臻妙境。”
- 近代闻一多《唐诗杂论》:”将六朝送别诗的婉约与初唐的雄浑完美结合。”
- 钱钟书《谈艺录》:”‘山横塞北云’之意象,下启李白’孤帆远影碧空尽’之境。”
请登录后查看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