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亭夜月送别二首·其二

王勃

乱烟笼碧砌,飞月向南端。
寂寞离亭掩,江山此夜寒。

拼音

jiāng tíng yè yuè sòng bié èr shǒu·qí èr
luàn yān lóng bì qì,fēi yuè xiàng nán duān。
jì mò lí tíng yǎn,jiāng shān cǐ yè hán。

注释

  1. 乱烟:迷乱的夜雾
  2. 碧砌:青石台阶
  3. 飞月:快速移动的月亮(暗示夜深)
  4. 离亭:送别的亭子
  5. 江山:江河山岳,代指整个环境

译文

迷乱的夜雾笼罩着青石台阶,明月快速移向南边的天际。
寂寞的离亭门扉虚掩,这江山的夜色如此凄寒。

背景

此诗与前首为组诗,作于同一时期(670年)。王勃在蜀地江亭为友人送别后,独自面对夜色所作。诗中”乱烟””飞月”的意象,既是实景描写,也暗喻诗人纷乱的离愁。通过夜色的寒冷,诗人抒发了深沉的孤寂之感。

赏析

  1. 艺术特色:
  • 动静结合:静态的”碧砌”与动态的”飞月”
  • 感官通感:视觉的”乱烟”与触觉的”夜寒”
  • 意象经营:”飞月”暗示时间流逝
  • 情感含蓄:以景结情,不言情而情自现
  1. 情感脉络:
  • 前两句写夜色移动
  • 后两句抒孤寂情怀
  • 全诗由外及内,由景入情
  1. 诗学价值:
  • 突破传统送别诗的直白抒情
  • 开创了以夜色写离情的新手法
  • 体现了初唐五绝的高度凝练

评价

  1. 明代胡应麟《诗薮》:”‘江山此夜寒’五字,写尽天涯孤客之思,含蓄深远。”
  2. 清代王夫之《唐诗评选》:”王勃此作,已得盛唐神韵,’飞月’二字尤妙。”
  3. 近代闻一多《唐诗杂论》:”将六朝诗的精致与初唐的新鲜感完美结合。”
  4. 钱钟书《谈艺录》:”‘寂寞离亭掩’之意境,下启李商隐’红楼隔雨相望冷’之句。”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

    请登录后查看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