饬装侵晓月,奔策候残星。
危阁寻丹障,回梁属翠屏。
云间迷树影,雾里失峰形。
复此凉飙至,空山飞夜萤。
拼音
yì yáng zǎo fā
chì zhuāng qīn xiǎo yuè,bēn cè hòu cán xīng。
wēi gé xún dān zhàng,huí liáng shǔ cuì píng。
yún jiān mí shù yǐng,wù lǐ shī fēng xíng。
fù cǐ liáng biāo zhì,kōng shān fēi yè yíng。
注释
- 饬装:整理行装
- 奔策:策马疾行
- 丹障:赤色山崖
- 回梁:曲折的桥
- 翠屏:翠绿如屏风的山壁
- 凉飙:凉风
译文
整理行装时侵染着晓月清辉,策马疾行仍能看到残星几点。
高阁仿佛连着赤色山崖,曲桥恰似接续翠绿屏风。
云间树影模糊难辨,雾里山峰形状消失。
此时又有凉风吹来,空山中飞起点点夜萤。
背景
此诗作于唐高宗咸亨元年(670年),是王勃被贬出长安后,途经易阳(今河北永年)时所作。诗中描写拂晓出发的山行景象,通过”晓月””残星””夜萤”等意象,构建出从凌晨到黎明的时间流动,反映了诗人贬谪途中的孤寂心境与对自然的敏锐感受。
赏析
- 艺术特色:
- 时空流动:从”晓月”到”夜萤”的时间推移
- 色彩对比:”丹障”与”翠屏”的鲜明映照
- 视觉层次:由近(阁、梁)及远(树、峰)的空间拓展
- 感觉转换:视觉(云、雾)到触觉(凉飙)的感官描写
- 情感脉络:
- 前四句写早发山行
- 后四句绘云雾景象
- 全诗由实入虚,由动转静
- 诗学价值:
- 发展行旅诗的时空表现
- 完善山水诗的感官描写
- 体现初唐五律的成熟技巧
评价
- 明代胡应麟《诗薮》:”‘空山飞夜萤’五字,写尽凌晨山行之景,六朝人所不能道。”
- 清代王士禛《唐人万首绝句选》:”王勃此作,已开王维辋川诸诗意境。”
- 近代闻一多《唐诗杂论》:”将六朝山水诗的精致与初唐的新鲜感完美结合。”
- 钱钟书《谈艺录》:”‘雾里失峰形’之意象,下启王维’空翠湿人衣’之境。”
请登录后查看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