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裴录事丧子

王勃

兰阶霜候早,松露穸台深。
魄散珠胎没,芳销玉树沉。
露文晞宿草,烟照惨平林。
芝焚空叹息,流恨满籝金。

拼音

lán jiē shuāng hòu zǎo,sōng lù xī tái shēn。
pò sàn zhū tāi mò,fāng xiāo yù shù chén。
lù wén xī sù cǎo,yān zhào cǎn píng lín。
zhī fén kōng tàn xī,liú hèn mǎn yíng jīn。

注释

  1. 兰阶:美称他人庭院
  2. 穸台:墓穴
  3. 珠胎:喻指珍贵的孩子
  4. 玉树:对他人优秀子弟的美称
  5. 晞宿草:枯萎的草上沾满露水
  6. 籝金:满箱黄金,喻指财富

译文

庭院台阶过早蒙上秋霜,松间露水渗入深深墓穴。
魂魄消散明珠般的生命消逝,芬芳凋零玉树般的英才沉沦。
露珠点缀着枯萎的野草,烟光惨淡笼罩着平林。
灵芝被焚只能空自叹息,纵有满箱黄金也难消此恨。

背景

此诗作于王勃任虢州参军期间(约667年),为悼念同僚裴录事早逝之子而作。当时王勃因才高遭嫉,处境艰难,诗中既表达了对逝者的哀思,也暗含对自己仕途坎坷的感慨,体现了初唐文人之间的深厚情谊。

赏析

  1. 意象运用:
    • 以”兰阶””松露”起兴,营造肃穆氛围
    • “珠胎””玉树”比喻逝者,突出其珍贵
    • “露文””烟照”渲染哀伤意境
  2. 情感表达:
    • 前四句直写丧子之痛
    • 后四句借景抒情,深化悲怆
    • 末句”流恨满籝金”体现物质难抵丧子之痛
  3. 艺术特色:
    • 对仗工整:”兰阶”对”松露”,”魄散”对”芳销”
    • 善用典故:化用《晋书》”芝焚蕙叹”典故
    • 情感递进:由具体哀悼到普遍人生感慨

评价

  1. 明代胡震亨《唐音癸签》评:”王勃哀挽之作,情真语挚,去六朝浮艳。”
  2. 清代贺裳《载酒园诗话》称:”子安此诗,哀而不伤,怨而不怒,得风人之旨。”
  3. 现代学者认为此诗体现了初唐挽诗由骈俪向质朴的转变。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

    请登录后查看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