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一
北山烟雾始茫茫,南津霜月正苍苍。
秋深客思纷无已,复值征鸿中夜起。
其二
复閤重楼向浦开,秋风明月度江来。
故人故情怀故宴,相望相思不相见。
拼音
其一:
běi shān yān wù shǐ máng máng,nán jīn shuāng yuè zhèng cāng cāng。
qiū shēn kè sī fēn wú yǐ,fù zhí zhēng hóng zhōng yè qǐ。
其二:
fù gé chóng lóu xiàng pǔ kāi,qiū fēng míng yuè dù jiāng lái。
gù rén gù qíng huái gù yàn,xiāng wàng xiāng sī bù xiāng jiàn。
注释
- 北山:泛指北面的山
- 南津:南边的渡口
- 征鸿:远飞的大雁
- 中夜:半夜
- 复閤:多层的楼阁
- 向浦:朝向水边
- 故宴:往日的宴饮
译文
其一:
北山笼罩在茫茫烟雾中,南岸的霜月更显苍茫。
深秋时节客居的愁思纷至沓来,又逢半夜大雁飞过。
其二:
重重楼阁向着江边敞开,秋风明月渡过江面而来。
怀念故人旧情往日的欢宴,只能相望相思却不能相见。
背景
此组诗约作于王勃被贬后漫游江南时期(约668-670年)。当时王勃因《斗鸡檄》事件被逐出沛王府,在漂泊途中怀念昔日友人而作。诗中既描写了江南秋夜的清冷景象,又抒发了对友人的深切思念,体现了王勃后期诗歌中深沉的情感特质。
赏析
- 意象特征:
- 选取”烟雾””霜月”等典型秋夜意象
- 用”征鸿””秋风”暗示时光流逝
- “重楼””江浦”营造空阔寂寥的空间感
- 情感表达:
- 其一侧重写景寓情
- 其二直抒怀友之情
- 两首形成由景入情的递进关系
- 艺术特色:
- 杂体诗形式自由灵活
- 善用叠词:”茫茫””苍苍”增强韵律感
- 时空转换自然:由远及近,由景及情
评价
- 明代陆时雍《诗镜》评:”王勃杂体,情致婉转,已开元和体先声。”
- 清代王夫之《唐诗评选》称:”二首气脉贯通,结句尤见深致。”
- 现代学者认为这组诗体现了初唐诗歌向盛唐过渡的特征,在形式与内容上都有创新意义。
请登录后查看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