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居晚眺赠王道士

王勃

金坛疏俗宇,玉洞侣仙群。
花枝栖晚露,峰叶度晴云。
斜照移山影,回沙拥籀文。
琴尊方待兴,竹树已迎曛。

拼音

jīn tán shū sú yǔ,yù dòng lǚ xiān qún。
huā zhī qī wǎn lù,fēng yè dù qíng yún。
xié zhào yí shān yǐng,huí shā yōng zhòu wén。
qín zūn fāng dài xìng,zhú shù yǐ yíng xūn。

注释

  1. 金坛:道教修炼的场所
  2. 疏俗宇:远离尘世的屋宇
  3. 玉洞:仙人所居的洞府
  4. 侣仙群:与仙人为伴
  5. 籀文:古代篆书,此处喻山石纹理
  6. 琴尊:琴与酒器
  7. 迎曛:迎接暮色

译文

金坛道观远离尘世,玉洞之中与仙为伴。
花枝上栖息着夜露,峰顶树叶穿越晴云。
斜阳移动山峦影子,回旋沙石环绕篆文。
琴与酒杯正要取用,竹林已迎来黄昏。

背景

此诗约作于王勃游历江南道观期间(669-670年),当时诗人因仕途受挫,寄情山水道观。诗中通过对道观景物的描写,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反映了初唐文人”仕隐两兼”的思想特征。

赏析

  1. 意象特征:
  • 道教意象:”金坛””玉洞”营造仙境
  • 自然意象:”晚露””晴云”构成时空对照
  • 人文意象:”琴尊””籀文”体现文人雅趣
  1. 艺术手法:
  • 对仗精巧:”花枝”对”峰叶”,”斜照”对”回沙”
  • 动静相生:静物”花枝”与动态”度晴云”结合
  • 光影运用:”斜照移影”展现时间流逝
  1. 情感表达:
  • 前六句写景铺垫
  • 后两句抒情作结
  • 展现由尘世向超脱的过渡

评价

  1. 明代胡应麟《诗薮》评:”子安此作,熔铸道趣,已具盛唐山水格调。”
  2. 清代沈德潜《唐诗别裁》称:”结句’迎曛’二字,最得黄昏神韵。”
  3. 现代学者认为此诗是初唐道教山水诗的代表作,对李白游仙诗有直接影响。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

    请登录后查看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