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à yún sì zàn gōng fáng sì shǒu
大云寺赞公房四首
xì ruǎn qīng sī lǚ, guāng míng bái dié jīn.
细软青丝履,光明白氎巾。
shēn cáng gōng lǎo sù, qǔ yòng jí wú shēn.
深藏供老宿,取用及吾身。
zì gù zhuǎn wú qù, jiāo qíng hé shàng xīn.
自顾转无趣,交情何尚新。
dào lín cái bù shì, huì yuǎn dé guò rén.
道林才不世,惠远德过人。
yǔ xiè mù yán zhú, fēng chuī qīng jǐng qín.
雨泻暮檐竹,风吹青井芹。
tiān yīn duì tú huà, zuì jué rùn lóng lín.
天阴对图画,最觉润龙鳞。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详情介绍
⑮细软:细致柔软。履:鞋。
⑯白氎(dié)巾:《后汉书》注:《外国传》曰:诸薄国女子,织作白氎花布。王昌龄诗:“手中花氎净。”姜氏曰:白氎子,即棉子也。唐时未入中国,元朝始传其种。
⑰老宿:年老而资深的人。
⑱自顾:自念,自视。
⑲尚新:器重新交。
⑳道林:东晋高僧支遁,字道林,陈留人,聪明秀彻。不世:非一世所能有,罕有。多谓非凡。
㉑惠远:东晋高僧,雁门楼烦人,性度弘伟,风鉴朗拔。
㉒青:一作“春”。
㉓图画:绘画。张彦远《名画记》载:大云寺东浮图有三宝塔。东壁郑法轮画,西壁田僧亮画,外边四壁杨契丹画。
㉔龙鳞:龙的鳞甲。
《大云寺赞公房四首》这组诗当作于唐肃宗至徳二载(757年)春,当时杜甫被困于安史乱军占领下的长安。时局的动荡,以及饥饿的威逼,使杜甫身心备受摧残。战乱年代最渴望安宁,恰逢此时大云寺填补了这项空缺,为他提供了一方净土。大云寺在朱雀街远坊东南角。由于城内风声紧张,杜甫为避风险,来到大云寺。大云寺住持僧赞公对他很友善,对他热情款待,并留他在寺里住宿,供饮食,送履巾,照顾得无微不至。杜甫深为感动,就写了这组诗表示感谢。
《大云寺赞公房四首》这组诗写大云寺中之情事,表达了诗人与当时相知的僧俗友人的情谊,反映了诗人陷贼、困居长安的一个生活侧面。
这四首诗描绘了大云寺的宁静。这里庭院幽胜,别有洞天。春雨时节,黄鹂穿梭于檐柳间,紫鸽上下于殿宇前。风吹井芹,清新可爱;雨泻翠竹,依依可赏。置身此处,宗教的“高卧放任”“忘情为修”的宁静自得也对世人的生活意趣有一定的感染,使他们进入佛寺,置身清凉世界,而暂忘喧扰。在寺中“心清闻妙香”的独特体验,恬淡悠然的喜悦,的确使得杜甫感到幽居的魅力。从他后来在秦州寻置草堂来看,此时所言的“艰难世事迫,隐遁佳期后”也是颇为真诚的。
其二
清代施鸿保《读杜诗说》:上句乃统言所画,下句则言道子画龙,天阴尤觉鳞皆润也。(末二句)
请登录后查看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