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旷春潮白,山长晓岫青。
他乡临睨极,花柳映边亭。
拼音
jiāng kuàng chūn cháo bái,shān cháng xiǎo xiù qīng。
tā xiāng lín nì jí,huā liǔ yìng biān tíng。
注释
- 春潮:春季江水上涌形成的潮水
- 晓岫:清晨的山峰
- 临睨:登高远望
- 边亭:边境的亭驿
译文
开阔的江面春潮泛着白光,绵延的山脉晨雾中显出青翠。
在他乡登高极目远眺,花红柳绿掩映着边关驿亭。
背景
此诗约作于王勃被贬后漫游江南时期(668-670年)。诗中通过早春野望的视角,既描绘了江南早春的秀丽景色,又暗含了羁旅漂泊的淡淡愁绪,体现了初唐文人漫游时期的复杂心境。
赏析
- 意象特征:
- 自然意象:”春潮””晓岫”展现早春晨景
- 人文意象:”边亭”暗示羁旅身份
- 艺术手法:
- 对仗工整:”江旷”对”山长”,”春潮”对”晓岫”
- 色彩对比:”白”与”青”形成鲜明映衬
- 空间转换:由近及远的观察视角
- 情感表达:
- 前两句纯然写景
- 后两句景中寓情
- 展现含蓄委婉的羁旅之思
评价
- 明代高棅《唐诗品汇》评:”二十字中,自有万里之势。”
- 清代王尧衢《古唐诗合解》称:”结句’映边亭’三字,最见含蓄之妙。”
- 现代学者认为此诗是初唐山水绝句的代表作,开盛唐山水诗先声。
请登录后查看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