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金陵凤凰台

李白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拼音

fèng huáng tái shàng fèng huáng yóu,
fèng qù tái kōng jiāng zì liú。
wú gōng huā cǎo mái yōu jìng,
jìn dài yī guān chéng gǔ qiū。
sān shān bàn luò qīng tiān wài,
èr shuǐ zhōng fēn bái lù zhōu。
zǒng wèi fú yún néng bì rì,
cháng ān bú jiàn shǐ rén chóu。

注释

  1. 凤凰台:故址在今南京凤凰山,相传南朝刘宋时有凤凰集于此山而筑台
  2. 吴宫:三国时吴国的宫殿
  3. 晋代衣冠:东晋豪门世族
  4. 三山:在南京西南长江边,三峰并列
  5. 二水:秦淮河被白鹭洲分为两支
  6. 浮云蔽日:喻奸臣蒙蔽皇帝
  7. 长安:唐朝都城,代指朝廷

四、白话译文

凤凰台上曾有凤凰翱翔,
凤去台空只见江水自流。
吴宫花草掩埋了幽径,
晋代名门都化作古丘。
三山若隐若现在青天之外,
秦淮二水环绕着白鹭洲。
总是因为浮云能遮蔽太阳,
望不见长安使人忧愁。

背景

  1. 时间:唐玄宗天宝六年(747年)
  2. 地点:金陵(今南京)
  3. 背景:
    • 李白被排挤出长安后漫游金陵
    • 反映诗人对朝政的忧虑
    • 与崔颢《黄鹤楼》的唱和之作
  4. 关联:与《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同为李白金陵题材代表作

赏析

  1. 艺术特色:
    • 今昔对比:凤凰台的今昔、吴宫晋代的兴衰
    • 情景交融:将历史感慨与眼前景物结合
    • 对仗工整:中间两联对仗极为精工
    • 象征手法:”浮云蔽日”寓意深刻
  2. 情感表达:
    • 前四句抒发历史沧桑感
    • 后四句表达政治忧虑
    • “愁”字点明全诗主旨
    • 体现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
  3. 结构分析:
    • 起:写凤凰台的传说
    • 承:转入历史兴衰
    • 转:描写眼前景色
    • 合:抒发政治感慨

评价

  1. 宋代严羽:”太白此诗,可与崔颢《黄鹤楼》匹敌”(《沧浪诗话》)
  2. 明代王世贞:”气象雄浑,感慨深沉”(《艺苑卮言》)
  3. 清代沈德潜:”从心所造,偶然相似,必谓摹仿崔作,恐属未然”(《唐诗别裁》)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

    请登录后查看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