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án yǔ cháo xíng shì yuán shù
寒雨朝行视园树
zhài mén zá shù xiàng qiān zhū, dān jú huáng gān cǐ dì wú.
柴门杂树向千株,丹橘黄甘此地无。
jiāng shàng jīn zhāo hán yǔ xiē,lí zhōng xiù sè huà píng yū.
江上今朝寒雨歇,篱中秀色画屏纡。
táo qī lǐ jìng nián suī gù, zhī zǐ hóng jiāo yàn fù shū.
桃蹊李径年虽故,栀子红椒艳复殊。
suǒ shí téng shāo yuán zì luò, yǐ tiān sōng gǔ jiàn lái kū.
锁石藤稍元自落,倚天松骨见来枯。
lín xiāng chū shí chuí jiāng jǐn,yè dì cí zhī bù zhòng sū.
林香出实垂将尽,叶蒂辞枝不重苏。
ài rì ēn guāng méng jiè dài, qīng shuāng shā qì dé yōu yú.
爱日恩光蒙借贷,清霜杀气得忧虞。
shuāi yán gèng mì lí chuáng zuò, huǎn bù réng xū zhú zhàng fú.
衰颜更觅藜床坐,缓步仍须竹杖扶。
sàn qí wèi zhī yún gé chù,tí yuán pì zài chǔ shān yú.
散骑未知云阁处,啼猿僻在楚山隅。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详情介绍
⑴朝(zhāo):早晨。
⑵柴门:用柴木做的门,言其简陋。杂:一作“拥”。向:对着。
⑶黄甘:即黄柑。此地:四部丛刊影宋刊本《分门别注杜工部诗》作“北地”。
⑷篱中秀色:一作“篱边新色”。画屏:有画饰的屏风。纡(yū):弯曲,曲折。
⑸蹊(xī):小路。故:一作“古”。
⑹栀(zhī)子:一种常绿灌木。
⑺藤稍:一作“藤梢”。元自:犹言原本,本来。
⑻倚:一作“到”。松骨:松树的树干。
⑼垂:快要。
⑽辞枝:一作“离柯”。重(chóng):重新,再。
⑾贷:施予,给予。
⑿虞(yú):忧虑。
⒀衰颜:衰老的容颜。更:一作“动”。藜床:藜茎编的床榻,泛指简陋的坐榻。
⒁“散骑”句:晋代潘岳《秋兴赋》序云:“(余)以太尉掾兼虎贲中郎将,寓直于散骑之省,高阁连云,阳景罕曜。”此反其意而用之。散骑(jì)之省,即尚书省。
⒂隅(yú):角落。
《寒雨朝行视园树》当作于唐代宗大历二年(767)秋天,当时杜甫寓居在四川夔府(治今重庆奉节)。当年三月,杜甫迁居瀼西(在今重庆奉节大瀼水西岸),耕种东屯的一部分公田,培育四十亩柑林,过着经营园林的生活。各种果实在朝阳里闪烁着光辉。杜甫面对此情此景,一面感到丰收的喜悦,一面觉得流落荒僻之地,壮志难酬,十分孤寂,于是写下了这首排律。
这是一首咏物诗。诗人借鉴了赋的笔法,从各个角度来体写“园树”,先概述江边秀美如画的园林,再描述园中累累的果实,最后抒写朝行感怀,表达了丰收的喜悦,也隐含自己流落他乡,壮志难酬之意。
全诗可分为三段。首段为前两联共四句。首联说园内的丹橘和黄柑是此地其它园子所没有的,表露了喜悦之情。开头点出所居之处,门对千树,红黄相杂,色彩鲜明,绝无仅有。一说“此地无”应为“北地无”。作者身处长江畔,丹橘黄柑是此处有而“北地无”,也通。次联写当天气候,寒雨既止,园中树木秀丽,像画屏一样曲折地展开。中段为中间四联共八句。三联描绘桃李经年,下有蹊径,栀椒娇嫩,艳丽非凡。四联描绘藤梢自由地缠石,松干挺直地参天。一上一下,均见精神。五联写林果成熟,香而下垂,叶蒂已老,不再复苏。六联又为园中果树设想,希望能借得温暖的阳光多多照射园树,预防那寒霜杀气早早到来摧残果林。想得十分周到,从中可见杜甫爱园树之深切。末段为后两联共四句。七联申诉自己衰老,一动就要找床来坐,慢慢地步行还要扶着竹杖,可谓老态龙钟。末联用典用喻,以晋代潘岳之为太尉掾,值宿散骑文省高阁中,忙得不可开交,感慨思退。这是陪笔,诗人感叹自己现在不能潘岳那样寓值于尚书省而身登云阁,而只能整天在僻远的山区听那野猿的凄凉的叫声。此实以诗呐喊,也是遥接首段之景而发,并点出题旨。首尾两段相呼应,中段为铺陈。
杜甫以七言排律写景,此诗算是有特色的一篇。七言排律相对于其他诗体,传世诗篇数量很少,杜甫集中也仅存数首。此诗除首尾两联外,中间六联对仗工整,符合七言排律的格律,尤其“桃蹊李径年虽故,栀子红椒艳复殊”一联,既是上下相对,又是句中自对,相当严整。此诗声律符合粘对规则,使用上平声七虞韵,其中“篱中秀色画屏纡”句的“纡”字属于邻韵六鱼韵,考虑杜甫的心思是以准确表情达意为重,在无法于本韵部中找到适合的韵字情况下使用邻韵,而在整体上还是体现了杜诗对仗声律的整饬和严谨。
清代仇兆鳌《杜诗详注》:“公瀼西诗,有果园,有甘林。果园四十亩,他日所举以赠人者。甘林为治生计,所云‘客居暂封殖’者。《杜臆》谓:朝行所视之园树,专指果园,于甘林无豫,故云‘丹橘黄甘此地无’。今按:‘此地无’,正言柑橘之独盛。篇中‘林香出实’二语,明说丹橘矣,岂可云甘林又在果园之外乎?大抵分而言之,则甘林另为一区,合而言之,甘林包在果园之内,盖四十亩中,自兼有诸果也。”
请登录后查看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