昵昵儿女语,恩怨相尔汝。
划然变轩昂,勇士赴敌场。
浮云柳絮无根蒂,天地阔远随飞扬。
喧啾百鸟群,忽见孤凤凰。
跻攀分寸不可上,失势一落千丈强。
嗟余有两耳,未省听丝篁。
自闻颖师弹,起坐在一旁。
推手遽止之,湿衣泪滂滂。
颖乎尔诚能,无以冰炭置我肠!
拼音
nì nì ér nǚ yǔ,ēn yuàn xiāng ěr rǔ。
huá rán biàn xuān áng,yǒng shì fù dí chǎng。
fú yún liǔ xù wú gēn dì,tiān dì kuò yuǎn suí fēi yáng。
xuān jiū bǎi niǎo qún,hū jiàn gū fèng huáng。
jī pān fēn cùn bù kě shàng,shī shì yī luò qiān zhàng qiáng。
jiē yú yǒu liǎng ěr,wèi shěng tīng sī huáng。
zì wén yǐng shī tán,qǐ zuò zài yī páng。
tuī shǒu jù zhǐ zhī,shī yī lèi pāng pāng。
yǐng hū ěr chéng néng,wú yǐ bīng tàn zhì wǒ cháng!
注释
- 颖师:天竺僧人(唐代外来琴僧)
- 丝篁:琴的代称(丝弦与竹制共鸣箱)
- 冰炭:极端对立的感受(佛教”冰炭五欲”典)
- 跻攀:攀登(形容音阶上行)
- 千丈强:千丈有余(夸张形容音阶骤降)
译文
初如儿女悄私语,恩怨绵绵诉衷肠。
骤然变作雄浑调,似见勇士赴战场。
忽似浮云柳絮飘,天地苍茫任翱翔。
又闻百鸟齐鸣叫,突现孤凤鸣朝阳。
音阶攀升到极处,陡然跌落千丈长。
惭愧我虽双耳健,向来不解琴中妙。
自听颖师弹此曲,坐立不安心激荡。
猛然推手请停奏,泪湿衣襟似雨降。
颖师琴艺真绝伦,莫将冰炭摧我肠!
背景
此诗作于元和六年(811年)前后,韩愈任国子博士时。记录听天竺僧颖师弹琴的震撼体验,反映其”以文为乐”的艺术通感,亦是中唐中外艺术交流的重要见证。
赏析
- 艺术特色:
- 通感修辞:将听觉转化为视觉(”勇士赴敌场”)、动觉(”跻攀分寸”)
- 两极结构:柔美/雄壮、上升/坠落的情感对立
- 佛教元素:”冰炭”喻源自《涅槃经》的五欲观
- 身体叙事:”起坐””推手””泪滂”的生理反应
- 思想内涵:
- 音乐美学:对”中和之美”的突破性表现
- 文化融合:胡僧琴艺的本土化接受
- 情感教育:音乐对心灵的净化作用
- 中唐气象:对强烈艺术体验的追求
评价
- 宋代苏轼《杂书琴事》:
“此诗自是琴中妙语,退之深于乐也。” - 清代方东树《昭昧詹言》:
“韩公以文心通乐理,古今独步。”
请登录后查看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