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春五首·其一

韩愈

辛夷高花最先开,青天露坐始此回。
已呼孺人戛鸣瑟,更遣稚子传清杯。
选壮军兴不为用,坐狂朝论多所排。
如今到死得闲处,还有诗成似海裁。

拼音

xīn yí gāo huā zuì xiān kāi,qīng tiān lù zuò shǐ cǐ huí。
yǐ hū rú rén jiá míng sè,gèng qiǎn zhì zǐ chuán qīng bēi。
xuǎn zhuàng jūn xīng bù wéi yòng,zuò kuáng cháo lùn duō suǒ pái。
rú jīn dào sǐ dé xián chù,hái yǒu shī chéng sì hǎi cái。

注释

  1. 辛夷:木兰科植物(早春开花)
  2. 孺人:妻子(唐代六品官妻称谓)
  3. 戛鸣瑟:弹奏琴瑟
  4. 选壮:选拔壮丁(指元和征淮西事)
  5. 坐狂:因狂放获罪
  6. 海裁:如海般广博的诗才

译文

辛夷高枝最先绽放,晴空下露坐始觉春回。
已唤妻子弹奏琴瑟,再遣幼子传递酒杯。
选拔壮丁军用不被采纳,因狂放议论屡遭排挤。
如今终得闲居至死,仍有诗篇如海浩瀚。

背景

此诗作于元和十二年(817年)春,韩愈50岁任太子右庶子时。时值淮西战事胶着,韩愈《论淮西事宜状》未被采纳,借早春感怀抒写政治失意与文学自适。

赏析

  1. ​​艺术特色​​:
    • 意象对冲:辛夷”高花”与”露坐”的动静结合
    • 家庭场景:琴瑟、清杯的温馨反衬
    • 政治隐喻:”选壮””坐狂”的时事指涉
    • 空间跳跃:从庭院到朝堂的视角转换
  2. ​​思想内涵​​:
    • 政治挫折:征淮西建议被拒的郁愤
    • 文人韧性:”诗成似海”的自我肯定
    • 中唐困境:主战派与保守派的冲突
    • 生命观照:闲处与死亡的辩证思考

评价

  1. 宋代黄彻《䂬溪诗话》:
    “退之《感春》五首,其一最见其刚肠拗性。”
  2. 清代方东树《昭昧詹言》:
    “前半极闲淡,后半极激烈,此韩公独造之境。”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

    请登录后查看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