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东风几时来,川波岸柳春全回。
宫门一锁不复启,虽有九陌无尘埃。
策马上桥朝日出,楼阙赤白正崔嵬。
孤吟屡阕莫与和,寸恨至短谁能裁。
拼音
luò yáng dōng fēng jǐ shí lái,chuān bō àn liǔ chūn quán huí。
gōng mén yī suǒ bù fù qǐ,suī yǒu jiǔ mò wú chén āi。
cè mǎ shàng qiáo zhāo rì chū,lóu què chì bái zhèng cuī wéi。
gū yín lǚ què mò yǔ hé,cùn hèn zhì duǎn shuí néng cái。
注释
- 九陌:洛阳城中的大道(汉代洛阳有九条主干道)
- 崔嵬:高大雄伟的样子
- 屡阕:多次吟诵诗歌
- 寸恨:微小的遗憾
- 裁:排解、消除
译文
洛阳的东风何时吹来?河川泛波,岸柳返青,春意已全然回归。
宫门一旦锁闭就不再开启,虽然城中大道洁净无尘。
策马过桥时朝阳初升,赤白相间的宫阙正巍峨高耸。
独自吟诗却无人唱和,这小小的遗憾谁能帮我排解?
背景
此诗作于元和十二年(817年)春,韩愈50岁任太子右庶子时。时值韩愈在洛阳任职,面对春日美景却感受到政治上的孤独,借景抒怀,表达了对知音难觅的感慨。
赏析
- 艺术特色:
- 空间对比:宫门紧闭与九陌无尘的静动对照
- 色彩运用:”赤白”宫阙的视觉冲击
- 时间把握:朝日初升的瞬间捕捉
- 情感张力:春景与孤吟的强烈反差
- 思想内涵:
- 政治隐喻:”宫门一锁”的象征意义
- 文人孤独:”莫与和”的知音之叹
- 春日哲思:美景与遗憾的辩证关系
- 中唐气象:对政治清明的潜在期待
评价
- 宋代朱熹《韩文考异》:
“公在洛时作,虽小诗而气象宏远。” - 清代何焯《义门读书记》:
“‘寸恨’二字,写尽孤臣心事。”
请登录后查看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