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梦神官与我言,罗缕道妙角与根。
挈携陬维口澜翻,百二十刻须臾间。
我耳听子心藏之,忽然而寝不可追。
起来但觉心勃勃,口虽不言心所为。
拼音
yè mèng shén guān yǔ wǒ yán,luó lǚ dào miào jiǎo yǔ gēn。
qiè xié zōu wéi kǒu lán fān,bǎi èr shí kè xū yú jiān。
wǒ ěr tīng zǐ xīn cáng zhī,hū rán ér qǐn bù kě zhuī。
qǐ lái dàn jué xīn bó bó,kǒu suī bù yán xīn suǒ wéi。
注释
- 罗缕:详细叙述
- 角与根:指事物的本质(角为表象,根为本源)
- 陬维:天地四角(《淮南子》”四陬”概念)
- 百二十刻:古代一昼夜分百刻(此处指时间流转)
- 心勃勃:内心激动不安
译文
夜里梦见神官与我交谈,详细阐述道法的精妙本质。
他携着天地四角滔滔不绝,百二十刻光阴转瞬即逝。
我用耳聆听用心铭记,忽然醒来一切不可追寻。
起身只觉心潮澎湃,虽不言语却知内心所想。
背景
此诗约作于元和五年(810年),韩愈43岁任都官员外郎时。记录梦中与神官论道的情景,反映其”抵排异端”思想下的特殊宗教体验,与《原道》形成有趣对照。
赏析
- 艺术特色:
- 梦境再现:超现实场景的具象化描写
- 时空压缩:”须臾间”的梦幻时间感
- 身体书写:”心勃勃”的生理反应
- 留白手法:”口不言”的未尽之意
- 思想内涵:
- 形上思考:对”道妙角根”的哲学追问
- 理性困境:梦醒后认知的断裂感
- 自我观照:”心所为”的潜意识探索
- 中唐思潮:儒者与神秘主义的碰撞
评价
- 宋代朱熹《韩文考异》:
“此公少作,已见其好奇探玄之性。” - 清代何焯《义门读书记》:
“‘心勃勃’三字,写尽梦觉之际,古今独绝。”
请登录后查看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