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檠八尺空自长,短檠二尺便且光。
黄帘绿幕朱户闭,风露气入秋堂凉。
裁衣寄远泪眼暗,搔头频挑移近床。
太学儒生东鲁客,二十辞家来射策。
夜书细字缀语言,晓月斜光入幽隙。
短檠二尺宜夜读,照我丹心一寸赤。
岂知小儿女,窃弄瓦砾间。
短檠推倒不复理,却把长檠高挂起。
拼音
cháng qíng bā chǐ kōng zì cháng,duǎn qíng èr chǐ biàn qiě guāng。
huáng lián lǜ mù zhū hù bì,fēng lù qì rù qiū táng liáng。
cái yī jì yuǎn lèi yǎn àn,sāo tóu pín tiāo yí jìn chuáng。
tài xué rú shēng dōng lǔ kè,èr shí cí jiā lái shè cè。
yè shū xì zì zhuì yǔ yán,xiǎo yuè xié guāng rù yōu xì。
duǎn qíng èr chǐ yí yè dú,zhào wǒ dān xīn yī cùn chì。
qǐ zhī xiǎo ér nǚ,qiè nòng wǎ lì jiān。
duǎn qíng tuī dǎo bù fù lǐ,què bǎ cháng qíng gāo guà qǐ。
注释
- 灯檠:古代油灯的灯架(长檠贵族用,短檠寒士用)
- 射策:参加科举考试
- 丹心:赤诚之心(《楚辞》典)
- 东鲁客:山东来的学子(孔子故里代指儒生)
- 搔头:古代簪子(挑灯芯用)
译文
长灯架八尺徒然高,短灯架二尺实用亮。
黄帘绿幕朱门紧闭,风露侵入秋堂生凉。
裁衣寄远泪眼昏花,频用簪子挑灯移近床。
太学儒生山东来客,二十离乡赴京应试。
夜写小字连缀文章,晨月斜光透入窗隙。
二尺短檠最宜夜读,照我丹心一片赤诚。
岂料小儿女们,偷偷玩耍瓦砾间。
推倒短檠不再整理,反把长檠高高挂起。
背景
此诗作于贞元八年(792年),韩愈25岁在长安应试期间。通过对比长檠与短檠的遭遇,抒写寒门学子的科举困境,反映其早期”不平则鸣”的文学主张。
赏析
- 艺术特色:
- 对比结构:长檠(虚华)与短檠(实用)的象征对比
- 细节描写:”搔头频挑”的寒窗苦读场景
- 空间转换:从秋堂到太学的场景跳跃
- 反讽手法:小儿女推倒短檠的戏剧性转折
- 思想内涵:
- 科举批判:”射策”背后的艰辛
- 寒士精神:”丹心一寸”的执着
- 价值反思:实用主义与虚饰的对抗
- 教育观察:对学风浮躁的隐忧
评价
- 宋代黄彻《䂬溪诗话》:
“退之早期诗作,此篇已见其鸣不平之气。” - 清代方东树《昭昧詹言》:
“‘照我丹心’句,开后来’物不得其平则鸣’之先声。”
请登录后查看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