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张侍郎

韩愈

司徒东镇驰书谒,丞相西来走马迎。
两府元臣今转密,一方逋寇不难平。

拼音

sī tú dōng zhèn chí shū yè,chéng xiàng xī lái zǒu mǎ yíng。
liǎng fǔ yuán chén jīn zhuǎn mì,yī fāng bū kòu bù nán píng。

注释

  1. 张侍郎:指张贾,时任兵部侍郎
  2. 司徒:指检校司徒韩弘,驻守汴州(今开封)
  3. 丞相:指宰相裴度,时在洛阳
  4. 两府:中书省和门下省,中央最高行政机构
  5. 元臣:重臣、老臣
  6. 逋寇:逃亡的寇贼,指淮西叛军

译文

司徒从东方重镇飞驰书信拜谒,丞相自西都洛阳策马相迎。
两府重臣如今联系紧密,区区一方叛寇不难荡平。

背景

此诗作于元和十二年(817年)淮西平叛期间。时韩愈任行军司马随裴度出征,张贾奉命调往前线。诗中反映唐中央与地方合力平叛的态势,表达对胜利的信心。

赏析

  1. 意象经营:
  • 人物意象:司徒、丞相、元臣
  • 军事意象:驰书、走马、逋寇
  • 空间意象:东镇、西来
  1. 艺术特色:
  • “驰””走”的动词张力
  • 东西方位的战略呼应
  • 结句的斩钉截铁
  1. 历史价值:
  • 记录淮西之役的军政协作
  • 体现”元和中兴”的决策效率
  • 展现韩愈作为行军司马的视角

评价

  1. 宋代晁补之:”退之军旅诗,此篇最见庙算。”
  2. 明代王世贞:”二十八字中,具见平蔡胜算。”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

    请登录后查看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