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东野失子

韩愈

东野连产三子,不数日辄失之。几老,念无后以悲。其友人昌黎韩愈,惧其伤也,推天假命以喻之。

失子将何尤,吾将尤上天。
汝实主下人,与夺一何偏。
彼于汝何有,乃令蕃且延。
此独何罪辜,弃置不蕃延。
彼苍曷有常,衰劣不及前。
惧非汝所知,此语当问天。
问天天不闻,吾与汝同愆。
愆过未云赎,悲泪何由宣。
宣哀寄他日,他日复何言。

拼音

shī zǐ jiāng hé yóu,wú jiāng yóu shàng tiān。
rǔ shí zhǔ xià rén,yǔ duó yī hé piān。
bǐ yú rǔ hé yǒu,nǎi lìng fán qiě yán。
cǐ dú hé zuì gū,qì zhì bù fān yán。
bǐ cāng hé yǒu cháng,shuāi liè bù jí qián。
jù fēi rǔ suǒ zhī,cǐ yǔ dāng wèn tiān。
wèn tiān tiān bù wén,wú yǔ rǔ tóng qiān。
qiān guò wèi yún shú,bēi lèi hé yóu xuān。
xuān āi jì tā rì,tā rì fù hé yán。

注释

  1. 孟东野:孟郊(字东野)
  2. 推天假命:借天命来开导
  3. 蕃且延:繁衍延续
  4. 愆:罪过
  5. 宣:宣泄

译文

失去孩子该怨谁?我将怨恨那苍天。
你本主宰人间事,予夺为何如此偏?
他人与你何恩情,却让子孙得繁衍?
唯独此子有何罪,弃置不让血脉延?
上天哪有恒常理,衰弱不及从前贤。
恐非你能所知晓,此问当去质苍天。
问天天却不回应,我与你同担罪愆。
罪过尚未能赎清,悲泪如何得宣泄?
宣泄哀情待他日,他日又能有何言?

背景

此诗作于元和九年(814年),韩愈47岁任比部郎中时。孟郊连丧三子,韩愈作诗劝慰,体现中唐士人面对丧子之痛的精神困境与儒家天命观的调适。

赏析

  1. ​​艺术特色​​:
    • 对话结构:构建与”天”的诘问对话
    • 排比修辞:四组”彼/此”对比
    • 情感递进:从怨天到同悲的层次
    • 留白手法:结尾”何言”的沉默
  2. ​​思想内涵​​:
    • 天命质疑:对”与夺一何偏”的诘问
    • 友道精神:共同承担苦难的立场
    • 悲情处理:儒家”哀而不伤”的尺度
    • 生命观照:对”蕃延”的哲学思考

评价

  1. 宋代黄震《黄氏日钞》:
    “退之慰丧子诗,变《天问》体为儒者之言。”
  2. 清代方东树《昭昧詹言》:
    “‘吾与汝同愆’五字,真朋友肝胆语,非寻常慰藉可比。”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

    请登录后查看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