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郑十校理得洛字

韩愈

相公倦台鼎,分正新邑洛。
才子富文华,校雠天禄阁。
寿觞佳节过,归骑春衫薄。
鸟哢正交加,杨花共纷泊。
亲交谁不羡,去去翔寥廓。

拼音

xiàng gōng juàn tái dǐng,fēn zhèng xīn yì luò。
cái zǐ fù wén huá,jiào chóu tiān lù gé。
shòu shāng jiā jié guò,guī qí chūn shān báo。
niǎo lòng zhèng jiāo jiā,yáng huā gòng fēn bó。
qīn jiāo shuí bù xiàn,qù qù xiáng liáo kuò。

注释

  1. 郑十校理:指秘书省校书郎郑某(排行第十)
  2. 台鼎:指宰相职位(三台星与鼎足)
  3. 新邑洛:指东都洛阳
  4. 天禄阁:汉代宫中藏书阁,借指秘书省
  5. 寿觞:祝寿的酒宴
  6. 鸟哢:鸟鸣声
  7. 纷泊:纷飞飘落
  8. 翔寥廓:翱翔于广阔天空

译文

宰相厌倦了高位权柄,分派去治理东都洛阳。
才子文采风华绝代,校勘典籍在天禄阁中。
寿宴佳节刚刚过去,归途春衫已显单薄。
鸟儿鸣叫此起彼伏,杨花纷飞相伴飘落。
亲朋好友谁不羡慕,此去将翱翔于广阔天地。

背景

此诗作于元和年间(约813-816年),时某宰相调任洛阳,郑校理随行。韩愈借送别表达对友人施展才华的期许,反映中唐时期文士的仕途境遇。

赏析

  1. 意象经营:
  • 政治意象:台鼎、天禄阁
  • 自然意象:春衫、鸟哢、杨花
  • 空间意象:新邑洛、寥廓
  1. 艺术特色:
  • “倦”与”富”的对比
  • “正交加””共纷泊”的动态描写
  • 结句的开放意境
  1. 思想内涵:
  • 对政治生态的隐晦批评
  • 对文士价值的肯定
  • 对自由境界的向往

评价

  1. 宋代黄伯思:”退之送别,每见真性情。”
  2. 明代钟惺:”‘翔寥廓’三字,得庄子逍遥意。”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

    请登录后查看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