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孔子之赵,闻杀鸣犊作。赵杀鸣犊,孔子临河,叹而作歌曰:狄之水兮风扬波,舟楫颠倒更相加,归来归来胡为斯。
狄之水兮,其色幽幽;
我将济兮,不得其由。
涉其浅兮,石啮我足;
乘其深兮,龙入我舟。
我济而悔兮,将安归尤。
归兮归兮,无与石斗兮,无应龙求。
拼音
dí zhī shuǐ xī,qí sè yōu yōu;
wǒ jiāng jì xī,bù dé qí yóu。
shè qí qiǎn xī,shí niè wǒ zú;
chéng qí shēn xī,lóng rù wǒ zhōu。
wǒ jì ér huǐ xī,jiāng ān guī yóu。
guī xī guī xī,wú yǔ shí dòu xī,wú yìng lóng qiú。
注释
- 鸣犊:晋国贤大夫窦鸣犊
- 狄之水:黄河支流,在今河北
- 济:渡河
- 石啮:石头咬(喻阻碍)
- 归尤:归罪
- 应龙:有翼的龙(喻权贵)
译文
狄河的水啊,颜色幽暗深沉;
我想渡过它,却找不到渡口。
涉过浅水处,礁石咬伤我的脚;
行至深水时,蛟龙闯入我的船。
渡河后我后悔啊,该归罪于何方?
回去吧回去吧,莫与顽石相斗,莫应蛟龙所求。
背景
此诗作于贞元十五年(799年)韩愈被贬阳山令途中。诗人借孔子典故,影射自身因谏迎佛骨被贬的政治遭遇,表达对朝廷忠奸不分的愤懑。全诗系韩愈《琴操十首》中政治隐喻最深刻的一篇。
赏析
- 意象系统:
- 水文意象:狄水(浅/深)
- 阻碍意象:石啮足(小人之害)、龙入舟(权贵之压)
- 历史意象:孔子、鸣犊
- 艺术特色:
- 双声叠韵(”幽幽””由由”)
- 三组”兮”字骚体句式
- “石””龙”的象征体系
- 思想内涵:
- “浅处石啮”喻低级官员排挤
- “深处龙入”喻高层权贵压制
- 体现儒家”穷则独善其身”的处世哲学
评价
- 宋代朱熹:”退之拟《琴操》,真得圣贤心事。”
- 明代王世贞:”‘无应龙求’四字,说尽仕途险恶。”
请登录后查看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