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孔子以季桓子受齐女乐,谏不从,望龟山而作。龟山在太山博县。古琴操云:予欲望鲁兮,龟山蔽之。手无斧柯,奈龟山何。
龟之氛兮,不能云雨。
龟之枿兮,不中梁柱。
龟之大兮,祗以奄鲁。
知将隳兮,哀莫余伍。
周公有鬼兮,嗟余归辅。
拼音
guī zhī fēn xī,bù néng yún yǔ。
guī zhī niè xī,bù zhōng liáng zhù。
guī zhī dà xī,zhī yǐ yǎn lǔ。
zhī jiāng huī xī,āi mò yú wǔ。
zhōu gōng yǒu guǐ xī,jiē yú guī fǔ。
注释
- 季桓子:鲁国权臣季孙斯
- 斧柯:斧柄(喻权柄)
- 氛:山间云气
- 枿:树根
- 奄:遮蔽
- 隳:毁坏
- 周公:鲁国始封君
译文
龟山的云气啊,不能化作甘霖;
龟山的树根啊,难当栋梁之材。
龟山虽高大啊,只会遮蔽鲁国。
预知将衰亡啊,哀叹无人相助。
周公若有灵啊,请召我归辅佐。
背景
此诗作于贞元十五年(799年)韩愈被贬阳山令期间。借孔子谏季桓子典故意在:
- 暗讽唐德宗宠信奸佞
- 自况谏迎佛骨被贬遭遇
- 表达”回天乏力”的悲愤
赏析
- 意象系统:
- 龟山:象征权臣蔽君
- 云雨/梁柱:喻治国良方
- 周公:理想政治符号
- 艺术特色:
- 三组”不能”递进式否定
- “斧柯”典故的隐喻运用
- 骚体”兮”字的顿挫韵律
- 思想内涵:
- 对”道不行”的深刻认知
- 士人政治困境的双重写照
(孔子谏鲁君/韩愈谏唐帝) - 儒家政治理想的终极呼唤
评价
- 宋·朱熹:”退之此作,字字有泪。”
- 明·王世贞:”唐世《离骚》,当以此篇为冠。”
请登录后查看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