窗前两好树,众叶光薿薿。
秋风一披拂,策策鸣不已。
微灯照空床,夜半偏入耳。
愁忧无端来,感叹成坐起。
天明视颜色,与故不相似。
羲和驱日月,疾急不可恃。
浮生虽多途,趋死惟一轨。
胡为浪自苦,得酒且欢喜。
拼音
chuāng qián liǎng hǎo shù,zhòng yè guāng nǐ nǐ。
qiū fēng yī pī fú,cè cè míng bù yǐ。
wēi dēng zhào kōng chuáng,yè bàn piān rù ěr。
chóu yōu wú duān lái,gǎn tàn chéng zuò qǐ。
tiān míng shì yán sè,yǔ gù bù xiāng sì。
xī hé qū rì yuè,jí jí bù kě shì。
fú shēng suī duō tú,qū sǐ wéi yī guǐ。
hú wéi làng zì kǔ,dé jiǔ qiě huān xǐ。
注释
- 薿薿(nǐ):茂盛貌
- 策策:落叶声
- 羲和:神话中太阳的御者
- 浮生:人生(《庄子》典)
- 趋死:走向死亡(《列子》典)
译文
窗前两棵好树,枝叶繁茂葱郁。
秋风轻轻吹过,沙沙响个不停。
微灯照空床榻,夜半声偏入耳。
忧愁无端袭来,叹息坐起难眠。
天明察看叶色,已与昨日不同。
羲和驱赶日月,急驰不可依恃。
人生虽有万途,死亡唯此一径。
何必徒然自苦,得酒且图欢欣。
背景
此诗作于元和八年(813年),韩愈46岁任比部郎中时。时值”永贞革新”失败后政治高压期,诗人借秋夜感怀,抒发对生命流逝的焦虑与自我宽慰。
赏析
- 艺术特色:
- 听觉描写:”策策”声的细腻刻画
- 光影运用:”微灯”与”天明”的对比
- 时间意象:”羲和驱日月”的神话重构
- 转折结构:从愁苦到豁达的情绪变化
- 思想内涵:
- 生命意识:”趋死惟一轨”的终极思考
- 自我调适:借酒消愁的士人传统
- 政治隐喻:”秋风”象征肃杀氛围
- 存在哲学:对”无端”愁绪的本体追问
评价
- 宋代黄彻《䂬溪诗话》:
“‘趋死惟一轨’五字,说尽韩公生死观。” - 清代方东树《昭昧詹言》:
“从陶公《饮酒》化出,而沉郁过之。”
请登录后查看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