琴操十首·雉朝飞操

韩愈

(序)牧犊子七十无妻,见雉双飞,感之而作。本词云:雉朝飞兮鸣相和,雌雄群游兮山之阿。我独何命兮未有家,时将暮兮可奈何,嗟嗟暮兮可奈何。

雉之飞,于朝日。
群雌孤雄,意气横出。
当东而西,当啄而飞。
随飞随啄,群雌粥粥。
嗟我虽人,曾不如彼雉鸡。
生身七十年,无一妾与妃。

拼音

zhì zhī fēi,yú zhāo rì。
qún cí gū xióng,yì qì héng chū。
dāng dōng ér xī,dāng zhuó ér fēi。
suí fēi suí zhuó,qún cí zhōu zhōu。
jiē wǒ suī rén,zēng bù rú bǐ zhì jī。
shēng shēn qī shí nián,wú yī qiè yǔ fēi。

注释

  1. 牧犊子:古代隐士,七十未娶
  2. 雉:野鸡
  3. 山之阿:山湾处
  4. 粥粥:群聚貌
  5. 妃:配偶
  6. 意气横出:精神昂扬

译文

(序)牧犊子七十岁无妻,见野鸡双飞,感伤而作。原词说:野鸡晨飞鸣声相和,雌雄结群游于山湾。我独何命运未有家,天色将暮无可奈何,可叹暮色无可奈何!

野鸡飞翔,迎着朝阳。
群雌围绕一雄,精神昂扬。
忽东忽西,边啄边飞。
飞啄相随,雌鸡群聚。
可叹我虽为人,竟不如那野鸡。
活到七十高龄,没有一位伴侣。

背景

此诗作于贞元十五年(799年)韩愈被贬阳山令期间。借牧犊子无妻典故,表达:

  1. 对自身政治孤独的隐喻
  2. 对”道不行”的深层忧虑
  3. 暗含对朝廷排斥贤能的讽喻

赏析

  1. 意象系统:
  • 动物意象:雉(自由)/人(束缚)
  • 时间意象:朝日(希望)/暮(失意)
  • 数字意象:七十(高龄)/一(孤独)
  1. 艺术特色:
  • “当…而…”的转折句式
  • “粥粥”的叠词妙用
  • 人禽对比的强烈反差
  1. 思想内涵:
  • 对生命孤独本质的思考
  • 儒家”修身”与”无家”的矛盾
  • 政治失意者的终极困境

评价

  1. 宋·黄庭坚:”退之此作,得《国风》哀而不伤之旨。”
  2. 明·王世贞:”‘曾不如雉’四字,刺骨锥心。”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

    请登录后查看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