琴操十首·别鹄操

韩愈

(序)商陵穆子娶妻五年无子,父母欲其改娶。其妻闻之,中夜悲啸。穆子感之而作。

雄鹄衔枝来,雌鹄啄泥归。
巢成不生子,大义当乖离。
江汉水之大,鹄身鸟之微。
更无相逢日,且可绕树相随飞。

拼音

xióng hú xián zhī lái,cí hú zhuó ní guī。
cháo chéng bù shēng zǐ,dà yì dāng guāi lí。
jiāng hàn shuǐ zhī dà,hú shēn niǎo zhī wēi。
gèng wú xiāng féng rì,qiě kě rào shù xiāng suí fēi。

注释

  1. 别鹄操:琴曲名,传为商陵穆子作(鹄:天鹅,喻夫妻)
  2. 乖离:分离(特指夫妻离异)
  3. 江汉:长江与汉水(喻难以逾越的阻隔)
  4. 大义:封建礼法(此处特指”无子出妻”的礼制)
  5. 绕树相随:化用《古诗十九首》”愿为西南风,长逝入君怀”意境

译文

雄天鹅衔来树枝,雌天鹅啄泥而归。
共筑爱巢却无子,礼法之下当分离。
江汉之水浩荡无边,天鹅之身微小孱弱。
今生再无相逢日,且绕树木相逐而飞。

背景

此诗作于贞元十五年(799年)韩愈被贬阳山令期间。借”无子出妻”典故,三重寄托:

  1. 对自身谏迎佛骨被贬的愤懑(”不生子”喻忠言不被采纳)
  2. 对封建礼教的深刻反思(”大义”与人性冲突)
  3. 对妻子卢氏独守京师的愧疚(”绕树相随”的无力慰藉)

赏析

  1. 意象系统:
  • 对比意象:衔枝/啄泥(共建)vs不生子/乖离(摧毁)
  • 空间意象:江汉(政治阻隔)vs绕树(精神依恋)
  • 数字意象:五年/无子(时间累积的绝望)
  1. 艺术突破:
  • “绕树相随”的创新性转化(传统别离诗多直抒悲情,此作以动态画面收束)
  • “大义”一词的讽喻性使用(表面尊礼,实含批判)
  • 禽鸟意象的双重象征(既指夫妻,又喻君臣)
  1. 思想深度:
  • 揭示礼法制度下的个体悲剧
  • 展现知识分子在”忠孝”与”情义”间的困境
  • 末句暗示超越礼教的精神坚守

评价

  1. 宋·黄伯思《东观余论》:”退之此操,怨而不怒,得风雅之正。”
  2. 明·胡震亨《唐音癸签》:”‘绕树相随’四字,较古辞’孔雀东南飞’更觉悲惋。”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

    请登录后查看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