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林送客处,月出白猿啼。
笑别庐山远,何烦过虎溪。
拼音
dōng lín sòng kè chù,yuè chū bái yuán tí。
xiào bié lú shān yuǎn,hé fán guò hǔ xī。
注释
- 东林寺:庐山著名寺院
- 白猿啼:庐山常见景象(《庐山记》载多白猿)
- 虎溪:东林寺前溪水(慧远法师送客不过此溪)
- 何烦:何必烦劳
译文
东林寺的送客之处,
明月升起时白猿哀啼。
笑着告别渐远的庐山,
何必再烦劳您送过虎溪。
背景
- 时间:开元十五年(727年)左右
- 背景:
- 李白初游庐山时作
- 反映与东林寺僧的友谊
- 典故:
- 慧远法师”虎溪三笑”典故(与陶渊明、陆修静)
赏析
- 艺术特色:
- 意象清幽:月、猿、山、溪构成庐山夜景
- 用典自然:暗含”虎溪三笑”而不露痕迹
- 语言洒脱:”笑别”体现李白豪放性格
- 情感表达:
- 前两句:渲染离别氛围
- 后两句:表达洒脱情怀
- 全诗展现超脱世俗的胸襟
- 结构分析:
- 起:点明地点
- 承:时间意象
- 转:离别场景
- 合:用典作结
评价
- 宋代苏轼:”太白此诗,得庐山真趣。”
- 明代钟惺:”‘笑别’二字,仙家离别,自与俗异。”
- 清代王琦:”二十字中,山水人物俱带仙气。”
请登录后查看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