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拼音
yáng liǔ qīng qīng jiāng shuǐ píng,
wén láng jiāng shàng chàng gē shēng。
dōng biān rì chū xī biān yǔ,
dào shì wú qíng què yǒu qíng。
注释
- 竹枝词:巴渝(今重庆)一带的民歌
- 闻郎:听到情郎
- 无晴:谐音”无情”
- 有晴:谐音”有情”
译文
杨柳青青江水静如镜,忽闻情郎江上唱歌声。
东边太阳西边雨,说是无晴(情)却又有晴(情)。
背景
此诗作于唐穆宗长庆二年(822年),刘禹锡任夔州刺史期间。诗人吸收当地民歌元素创作,是其”新乐府”诗歌的代表作,展现了唐代文人学习民间文艺的成就。
赏析
- 艺术特色:
- 民歌风味:语言通俗,节奏明快
- 双关妙用:”晴”与”情”的谐音运用
- 意象清新:杨柳、江水、歌声的巧妙组合
- 情感表达:
- 前两句写景叙事,后两句抒情
- 含蓄婉转的恋爱心理描写
- 乐观开朗的情感基调
- 语言特点:
- 白描手法,不加雕饰
- 口语化表达,朗朗上口
- 二十八字中包含完整故事情节
评价
- 宋代黄庭坚:”词意高妙,元和间绝唱”
- 明代杨慎:”道是无晴却有晴,此等句法,从民歌得来”
- 《唐诗别裁》:”竹枝本色,绝妙好词”
请登录后查看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