爽砧应秋律,繁杵含凄风。
一一远相续,家家音不同。
户庭凝露清,伴侣明月中。
长裾委襞积,轻珮垂璁珑。
汗馀衫更馥,钿移麝半空。
报寒惊边雁,促思闻候虫。
天狼正芒角,虎落定相攻。
盈箧寄何处,征人如转蓬。
拼音
shuǎng zhēn yīng qiū lǜ,fán chǔ hán qī fēng。
yī yī yuǎn xiāng xù,jiā jiā yīn bù tóng。
hù tíng níng lù qīng,bàn lǚ míng yuè zhōng。
cháng jū wěi bì jī,qīng pèi chuí cōng lóng。
hàn yú shān gèng fù,diàn yí shè bàn kōng。
bào hán jīng biān yàn,cù sī wén hòu chóng。
tiān láng zhèng máng jiǎo,hǔ luò dìng xiāng gōng。
yíng qiè jì hé chù,zhēng rén rú zhuǎn péng。
注释
- 爽砧:清脆的捣衣石声
- 秋律:秋季的节律
- 繁杵:密集的捣衣声
- 襞积:衣裙上的褶子
- 璁珑:玉佩碰撞声
- 钿:金银首饰
- 天狼:天狼星,主战事
- 虎落:边防设施
- 转蓬:随风飘转的蓬草
译文
清脆的捣衣声应和秋的韵律,密集的杵声裹挟凄冷秋风。
声声相续传向远方,家家户户音调不同。
庭院凝结清露,妇女们在明月下相伴。
长裙堆叠出褶皱,轻珮垂悬叮咚作响。
汗湿的衣衫散发香气,移动的首饰麝香飘散。
捣衣声惊动南飞大雁,促人思念的虫鸣响起。
天狼星锋芒毕露,边关战事必将再起。
装满的衣箱寄往何处?征人如蓬草漂泊不定。
背景
此诗作于唐宪宗元和年间(806-820年),刘禹锡被贬朗州司马期间。诗人借妇女秋夜捣衣这一传统题材,既写闺怨,又抒己怀,反映战乱时代征人思妇的普遍苦难。
赏析
- 艺术特色:
- 多角度描写:听觉(砧声)、视觉(明月)、嗅觉(麝香)交织
- 时空转换:从庭院捣衣到边关战事
- 双线结构:明写思妇,暗喻谪臣
- 情感表达:
- “报寒惊边雁”的惊悸
- “征人如转蓬”的飘零感
- 战事阴影下的民生疾苦
- 语言特点:
- “爽”与”凄”的声情对比
- “委””垂”等动词的精准运用
- 对仗工整而不失灵动
评价
- 宋代黄伯思:”得《国风》哀而不伤之旨”
- 明代胡震亨:”唐人捣衣诗压卷之作”
- 《唐诗镜》:”砧声月色,写出千古征戍之苦”
请登录后查看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