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风引

刘禹锡

何处秋风至?萧萧送雁群。
朝来入庭树,孤客最先闻。

拼音

hé chù qiū fēng zhì?xiāo xiāo sòng yàn qún。
zhāo lái rù tíng shù,gū kè zuì xiān wén。

注释

  1. 引:乐府诗的一种体裁
  2. 萧萧:形容风声
  3. 孤客:客居他乡之人,此处为诗人自指

译文

不知秋风从何处吹来?萧萧风声送走南飞雁群。
清晨秋风吹动庭院树木,漂泊游子最先感知秋声。

背景

此诗作于唐德宗贞元二十一年(805年),刘禹锡因”永贞革新”失败被贬朗州司马途中。诗人借秋风起兴,抒发政治失意后的飘零之感,是其早期五言绝句代表作。

赏析

  1. 艺术特色:
  • 以”何处”发问,打破常规起笔
  • “最先闻”的细节描写新颖独特
  • 二十字中包含完整情感脉络
  1. 情感表达:
  • 雁群南飞与孤客滞留的对比
  • 秋风先至与政治敏感的隐喻
  • 含蓄深沉的羁旅之思
  1. 语言特点:
  • “萧萧”双声词的音韵效果
  • “至—送—入—闻”的动词链条
  • 平仄协调的格律美

评价

  1. 宋代刘辰翁:”二十字道尽羁旅况味”
  2. 明代钟惺:”‘最先闻’三字,孤客神理如见”
  3. 《唐诗摘钞》:”不曰’不堪闻’,而曰’最先闻’,语意最深”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

    请登录后查看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