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枝词九首·其八

刘禹锡

巫峡苍苍烟雨时,清猿啼在最高枝。
个里愁人肠自断,由来不是此声悲。

拼音

wū xiá cāng cāng yān yǔ shí,
qīng yuán tí zài zuì gāo zhī。
gè lǐ chóu rén cháng zì duàn,
yóu lái bù shì cǐ shēng bēi。

注释

  1. 巫峡:长江三峡之一,以幽深秀丽著称
  2. 清猿:凄清的猿啼声
  3. 个里:此中,这里面
  4. 愁人:心怀忧愁之人(诗人自指)
  5. 由来:从来,本来

译文

巫峡苍茫笼罩在蒙蒙烟雨中,凄清的猿鸣从最高枝头传来。
此情此景令愁肠寸断之人更添哀伤,然而从来不是猿声本身令人悲伤。

背景

此诗作于唐穆宗长庆二年(822年),刘禹锡任夔州刺史期间。诗人吸收三峡地区民歌元素创作,通过巫峡猿声抒写羁旅愁思,是其竹枝词中情感最为沉郁的一首。

赏析

  1. 艺术手法:
  • 情景交融(烟雨与猿声交织)
  • 主客反转(猿声本不悲,愁人自断肠)
  • “最高枝”的空间强化效果
  1. 情感表达:
  • 前两句写景造境
  • 后两句抒情析理
  • “肠自断”的痛感描写
  1. 思想内涵:
  • 客体与主观感受的辩证关系
  • 羁旅愁思的自我认知
  • 巴渝民歌的文人化改造

评价

  1. 宋代黄庭坚:”道得人心中事”
  2. 明代胡应麟:”翻案猿声,愈见沉痛”
  3. 《唐诗归》:”二十八字中有无限转折”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

    请登录后查看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