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商隐

永巷长年怨绮罗,离情终日思风波。
湘江竹上痕无限,岘首碑前洒几多。
人去紫台秋入塞,兵残楚帐夜闻歌。
朝来灞水桥边问,未抵青袍送玉珂。

拼音

yǒng xiàng cháng nián yuàn qǐ luó,lí qíng zhōng rì sī fēng bō。
xiāng jiāng zhú shàng hén wú xiàn,xiàn shǒu bēi qián sǎ jǐ duō。
rén qù zǐ tái qiū rù sài,bīng cán chǔ zhàng yè wén gē。
zhāo lái bà shuǐ qiáo biān wèn,wèi dǐ qīng páo sòng yù kē。

注释

  1. 永巷:汉宫幽闭宫女的长巷
  2. 湘江竹:娥皇女英哭舜泪染竹斑
  3. 岘首碑:羊祜堕泪碑
  4. 紫台:王昭君出塞辞汉宫
  5. 楚帐:项羽垓下被围
  6. 青袍:寒士(唐制八九品官服青)
  7. 玉珂:权贵马饰

译文

长门宫女年复年泪湿罗衣,离人终日担忧风波泪难止。
湘妃竹上泪痕无数,岘山碑前泪落几许。
昭君离宫秋日出塞,项羽兵败夜闻楚歌。
今晨灞桥边询问方知,都不及寒士送权贵之泪苦涩。

背景

此诗约作于唐宣宗大中四年(850年),李商隐在长安任盩厔尉期间。诗人通过层层铺垫,最终点明寒士屈辱之泪最甚,是其政治讽喻诗的代表作。

赏析

  1. 艺术特色:
  • 层递结构(前六句铺垫,末句点睛)
  • 用典密集(连用六典)
  • “未抵”的强烈转折
  1. 思想内涵:
  • 对历史悲剧的沉思
  • 对寒士遭遇的控诉
  • 对阶级差异的揭露
  1. 语言特点:
  • “怨””思””洒”的精准动词
  • “痕无限””洒几多”的量化表达
  • 五十六字中的宏大历史视野

评价

  1. 宋代范晞文:”唐人咏泪,此篇独绝”
  2. 明代胡应麟:”‘未抵’二字,力透纸背”
  3. 清代屈复:”结句见诗人胆识”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

    请登录后查看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