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拼音
jūn wèn guī qī wèi yǒu qī,bā shān yè yǔ zhǎng qiū chí。
hé dāng gòng jiǎn xī chuāng zhú,què huà bā shān yè yǔ shí。
注释
- 巴山:泛指川东山地
- 涨秋池:秋雨注满池塘
- 剪烛:剪去烛花(长谈意象)
- 西窗:传统指亲友夜话处
译文
你问归期——归期难定,此刻巴山夜雨涨满秋池。
何时才能共剪西窗烛花,回叙今夜巴山听雨的情思?
背景
此诗作于唐宣宗大中六年(852年),李商隐在东川节度使柳仲郢幕府任职期间。诗人通过时空交错的写法,表达对亲友的思念,是其羁旅诗中最富温情的代表作。
赏析
- 艺术特色:
- 时空回环(现在→未来→现在)
- 意象浓缩(夜雨/秋池/烛花)
- “却话”的巧妙呼应
- 思想内涵:
- 对团聚的期盼
- 对孤寂的超越
- 朴素深沉的情感表达
- 语言特点:
- “未有期”的无奈
- “涨”字的动态感
- 二十八字中的完整情感循环
评价
- 宋代范晞文:”唐人寄内诗,此当为冠”
- 明代唐汝询:”眼前景道出无限情思”
- 清代黄生:”‘却话’二字,回环妙绝”
请登录后查看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