稽山罢雾郁嵯峨,镜水无风也自波。
莫言春度芳菲尽,别有中流采芰荷。
拼音
jī shān bà wù yù cuó é,jìng shuǐ wú fēng yě zì bō。
mò yán chūn dù fāng fēi jìn,bié yǒu zhōng liú cǎi jì hé。
注释
- 稽山:会稽山(今浙江绍兴)
- 镜水:镜湖(即鉴湖)
- 芳菲:春日花草
- 芰荷:菱角与荷花
- 中流:湖水中央
译文
会稽山雾散后更显巍峨,镜湖无风也泛起微波。
莫说春去后芳华已尽,看那湖心正有人采摘夏荷!
背景
此诗作于唐玄宗开元年间(713-741年),贺知章任太子宾客时。诗人借家乡景物抒发对生命循环的感悟,是其山水诗中的哲理佳作。
赏析
- 艺术特色:
- 动静相生(雾散山静/无风水动)
- 季节对比(春尽/夏荷)
- “别有”的意外之喜
- 思想内涵:
- 对自然永恒的礼赞
- 对生命轮回的达观
- 吴越地域的文化认同
- 语言特点:
- “郁嵯峨”的厚重感
- “自波”的灵动性
- 二十八字中的时空转换
评价
- 宋代苏轼:”此老(贺知章)得吴中山水真趣”
- 明代胡应麟:”‘自波’二字,无理而妙”
- 清代王士禛:”结句见盛唐气象”
请登录后查看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