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春

孟郊

两河春草海水清,十年征战城郭腥。
乱兵杀儿将女去,二月三月花冥冥。
千里无人旋风起,莺啼燕语荒城里。
春色不拣墓傍株,红颜皓色逐春去。
春去春来那得知,今人看花古人墓,令人惆怅山头路。

拼音

liǎng hé chūn cǎo hǎi shuǐ qīng,shí nián zhēng zhàn chéng guō xīng。
luàn bīng shā ér jiāng nǚ qù,èr yuè sān yuè huā míng míng。
qiān lǐ wú rén xuàn fēng qǐ,yīng tí yàn yǔ huāng chéng lǐ。
chūn sè bù jiǎn mù bàng zhū,hóng yán hào sè zhú chūn qù。
chūn qù chūn lái nà dé zhī,jīn rén kàn huā gǔ rén mù,lìng rén chóu chàng shān tóu lù。

注释

  1. 两河:黄河与淮河(代指中原地区)
  2. 城郭腥:城池充满血腥味(郭指外城)
  3. 花冥冥:花朵黯淡无光
  4. 红颜:年轻女子
  5. 皓色:白发(指老人)
  6. 那得知:怎能知晓

译文

两河春草映着清澈海水,十年征战让城池充满血腥。
乱兵杀害男儿掳走女子,二三月春花也黯淡无光。
千里无人只见旋风卷起,莺燕啼鸣响彻荒废城池。
春色不会避开坟墓生长,红颜白发都随春光消逝。
春去春来谁人能知?今人赏花处是古人墓地,令人惆怅徘徊在山路。

背景

此诗约作于唐德宗贞元十五年(799年),时值藩镇割据混战。孟郊通过战乱后的春景,表达对民生疾苦的悲悯,是其”苦吟”诗风的代表作。

赏析

  1. 艺术特色:
  • 色彩对照(春草/血痕)
  • 动静对比(旋风/荒城)
  • “花冥冥”的移情手法
  1. 思想内涵:
  • 对战争暴行的控诉
  • 对生命无常的哲思
  • 儒家仁政理想的寄托
  1. 语言特点:
  • “腥”字的触觉通感
  • “逐春去”的拟人化
  • 杂言体中的情感张力

评价

  1. 宋代欧阳修:”东野此作,得杜陵神髓”
  2. 明代钟惺:”‘花冥冥’三字,泣血之言”
  3. 清代纪昀:”结句见唐人哀而不伤之旨”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

    请登录后查看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