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拼音
cí mǔ shǒu zhōng xiàn,yóu zǐ shēn shàng yī。
lín xíng mì mì féng,yì kǒng chí chí guī。
shuí yán cùn cǎo xīn,bào dé sān chūn huī。
注释
- 游子:离家远行的人
- 密密缝:针脚细密地缝制
- 寸草:小草(喻子女)
- 三春晖:春天的阳光(喻母爱)
译文
慈母手中的针线,化作游子身上的衣衫。
临行前一针针密密缝缀,唯恐孩子归来得太晚。
谁说小草般的孝心,能报答春天阳光的温暖?
背景
此诗作于唐德宗贞元十六年(800年),孟郊任溧阳县尉时。诗人通过母亲缝衣的日常场景,歌颂平凡而伟大的母爱,是其最脍炙人口的佳作。
赏析
- 艺术特色:
- 日常场景的典型化
- 比喻的层递运用(线→衣→心→晖)
- “密密缝”的动作特写
- 思想内涵:
- 对母爱的深刻理解
- 孝道与亲情的永恒价值
- 以小见大的表现手法
- 语言特点:
- “手中线””身上衣”的质朴对应
- “寸草心”的巧妙比喻
- 三十字中的情感升华
评价
- 宋代苏轼:”诗从肺腑出,出辄愁肺腑”
- 明代胡应麟:”古今第一等孝亲诗”
- 清代沈德潜:”六句抵得一部《孝经》”
请登录后查看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