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江送别二首·其一

王勃

早是他乡值早秋,江亭明月带江流。
已觉逝川伤别念,复看津树隐离舟。

拼音

zǎo shì tā xiāng zhí zǎo qiū,
jiāng tíng míng yuè dài jiāng liú。
yǐ jué shì chuān shāng bié niàn,
fù kàn jīn shù yǐn lí zhōu。

注释

  1. 他乡:异乡(王勃时年客居巴蜀)
  2. 早秋:初秋(约农历七月)
  3. 逝川:流逝的江水(典出《论语》”逝者如斯”)
  4. 津树:渡口的树木
  5. 离舟:友人离去的船只

译文

异乡偏又逢早秋时节,
江亭明月映照着奔流的江水。
已因流水不息而伤离别,
又见渡口树丛隐没远行孤舟。

背景

此诗作于总章二年(669年),王勃20岁游蜀时期。诗人于长江支流渡口送别友人,将客居之愁与离别之思交织成篇。

赏析

  1. 时空结构:
  • 时间:早秋(双关季节与人生)
  • 空间:他乡→江亭→逝川→津树
  1. 艺术特色:
  • “早”字重复强化凄怆
  • “带”字拟人化写月光
  • “逝川”典故的自然化用
  1. 情感表达:
  • 表层:秋江送别
  • 深层:人生如寄的慨叹
  • 视觉延伸:明月→江流→离舟

评价

  1. 宋代计有功:”子安(王勃)少年作此,已具老成之思”(《唐诗纪事》)
  2. 明代胡应麟:”‘隐离舟’三字,写尽目送情态”(《诗薮》)
  3. 清代沈德潜:”二十八字中,两重别恨”(《唐诗别裁》)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

    请登录后查看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