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白屋有仁人,赠炭价重双乌银。
驱却坐上千重寒,烧出炉中一片春。
吹霞弄日光不定,暖得曲身成直身。
拼音
qīng shān bái wū yǒu rén rén,zèng tàn jià zhòng shuāng wū yín。
qū què zuò shàng qiān chóng hán,shāo chū lú zhōng yī piàn chūn。
chuī xiá nòng rì guāng bù dìng,nuǎn dé qū shēn chéng zhí shēn。
注释
- 白屋:贫寒之家
- 乌银:唐代上等银两
- 千重寒:形容极度寒冷
- 一片春:指炭火带来的温暖如春
- 曲身:因寒冷蜷缩的身体
译文
青山脚下白屋中,有那仁德高尚人,
所赠木炭价珍贵,堪比乌银两锭沉。
驱散座上刺骨寒,烧出炉中暖如春。
炭火映照霞光舞,暖意融融身舒展,
终得挺直蜷缩躯,不再瑟缩似虾弓。
背景
此诗约作于贞元年间(785-805),时孟郊尚未入仕,生活困顿。诗中记录友人雪中送炭的恩情,通过赠炭小事展现中唐寒士生活实况,与《寒地百姓吟》同为关注民生的代表作。
赏析
- 艺术特色:
- 对比艺术:”千重寒”与”一片春”的强烈反差
- 通感手法:”光不定”的视觉动态捕捉
- 炼字精准:”驱却””烧出”的力度感
- 思想内涵:
- 三重转化:
①物质馈赠(乌银比炭)
②温度转化(寒→春)
③生命状态(曲→直)
- 语言特征:
- 比喻创新:”一片春”的温暖意象
- 动词锤炼:”吹””弄”的灵动感
- 白描手法:如实记录生活细节
评价
- 宋代黄彻:”‘暖得曲直’四字,穷者读之涕零”
- 明代钟惺:”结句写寒士态,古今绝唱”
- 清代贺裳:”与杜甫《茅屋》异曲同工”
请登录后查看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