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刘长卿

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拼音

rì mù cāng shān yuǎn,tiān hán bái wū pín。
chái mén wén quǎn fèi,fēng xuě yè guī rén。

注释

  1. 芙蓉山:今湖南宁乡境内(一说山东临沂)
  2. 白屋:贫民所居未施彩绘的房屋
  3. 柴门:树枝编扎的简陋院门
  4. 夜归人:指诗人自己(一说指主人)

译文

暮色笼罩苍茫远山,寒天映衬贫家白屋。
柴门外传来犬吠声,风雪夜中归人踟躇。

背景

此诗作于大历年间(766-779),时刘长卿被贬为睦州司马,途经芙蓉山遇雪借宿。诗中通过”白屋””柴门”等意象,展现中唐战乱后农村的凋敝景象,是其五绝代表作。

赏析

  1. 艺术特色:
  • 空间层次:由远山到柴门的视觉推移
  • 声色结合:白屋的静与犬吠的动
  • 留白艺术:”夜归人”身份的开放性
  1. 思想内涵:
  • 双重对照:
    ①自然的苍茫与人的渺小
    ②外部的寒冷与内心的孤寂
  1. 语言特征:
  • 炼字精准:”远””贫”的丰富意蕴
  • 对仗自然:”日暮”对”天寒”
  • 声韵和谐:”吠””人”的仄平收束

评价

  1. 宋代《唐诗品汇》:”二十字写尽行旅苦况”
  2. 明代李攀龙:”结句如孤灯骤灭,余韵无穷”
  3. 清代沈德潜:”刘文房五绝,此篇最得画理”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

    请登录后查看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