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中对月

刘长卿

空洲夕烟敛,望月秋江里。
历历沙上人,月中孤渡水。

拼音

kōng zhōu xī yān liǎn,wàng yuè qiū jiāng lǐ。
lì lì shā shàng rén,yuè zhōng gū dù shuǐ。

注释

  1. 空洲:空旷的江中小洲
  2. 夕烟敛:暮霭渐渐消散
  3. 历历:清晰分明貌
  4. 孤渡:独自渡江

译文

空旷沙洲暮霭收,秋江凝望月轮浮。
清晰可见沙洲客,孤身踏月渡寒流。

背景

此诗作于大历五年(770年)秋,时刘长卿任鄂岳转运留后,巡行长江流域。诗中展现的孤寂渡江客形象,实为诗人自身漂泊境遇的写照,是其五绝”清空”风格的代表作。

赏析

  1. 艺术特色:
  • 空间构图:由远(空洲)及近(沙上人)的镜头推移
  • 光影运用:月光与江水的虚实映照
  • 留白艺术:”孤渡”背后的未尽之意
  1. 思想内涵:
  • 双重镜像:
    ①客观的渡江者
    ②主观的诗人自我投射
  1. 语言特征:
  • 炼字精准:”敛”字的动态捕捉
  • 叠词效果:”历历”的视觉强化
  • 声韵和谐:仄起平收的悠远感

评价

  1. 宋代《三体唐诗》:”得王右丞(维)水墨之趣”
  2. 明代钟惺:”‘月中渡’三字,摄魂夺魄”
  3. 清代王士禛:”神韵在’孤’字,直追太白”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

    请登录后查看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