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悲摇落,谁人奈此何。
夜蛩偏傍枕,寒鸟数移柯。
向老三年谪,当秋百感多。
家贫惟好月,空愧子猷过。
拼音
zì gǔ bēi yáo luò,shuí rén nài cǐ hé。
yè qióng piān bàng zhěn,hán niǎo shù yí kē。
xiàng lǎo sān nián zhé,dāng qiū bǎi gǎn duō。
jiā pín wéi hào yuè,kōng kuì zǐ yóu guò。
注释
- 摇落:草木凋零(典出宋玉《九辩》)
- 夜蛩:秋夜的蟋蟀
- 柯:树枝
- 子猷:王徽之(字子猷),东晋名士,以爱竹闻名
- 谪:贬官
译文
自古逢秋悲寂寥,谁能超脱此煎熬?
蟋蟀偏在枕畔鸣,寒鸟频移栖枝梢。
渐老犹遭三年贬,逢秋更觉百感交。
家贫唯有月相伴,愧对子猷访戴高。
背景
此诗作于大历六年(771年)秋,时刘长卿贬任睦州司马已三年,在贬所赠诗友人章秀才。诗中融合贬谪之痛与魏晋风骨,是其晚年五律代表作。
赏析
- 艺术特色:
- 意象经营:蛩声/鸟影的动态夜境
- 用典自然:子猷访戴的逆向化用
- 时空压缩:三年谪宦与秋夜一瞬
- 思想内涵:
- 三重对照:
①古今文人的秋悲
②贫士与名士的境遇
③自然永恒与人生短暂
- 语言特征:
- 炼字精准:”偏””数”的强调效果
- 对仗创新:颈联的时间数字对
- 声韵顿挫:平仄交替的抑郁感
评价
- 宋代《瀛奎律髓》:”‘百感多’三字,穷者心声”
- 明代唐汝询:”结联翻用王子猷事,愈见沉痛”
- 清代沈德潜:”得阮籍《咏怀》遗意”
请登录后查看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