溪路千里曲,哀猿何处鸣?
孤臣泪已尽,虚作断肠声。
拼音
xī lù qiān lǐ qū,āi yuán hé chù míng?
gū chén lèi yǐ jìn,xū zuò duàn cháng shēng。
注释
- 黄溪:永州名胜,今属湖南零陵区
- 孤臣:诗人自指
- 断肠声:典出《水经注》”猿鸣三声泪沾裳”
- 虚作:徒然发出
译文
黄溪水路千里曲,哀猿声声何处鸣?
孤臣泪早流枯尽,枉费猿啼断肠声。
背景
此诗作于元和三年(808年),时柳宗元贬任永州司马。诗中反用”猿啼断肠”典故,表达贬谪至极的麻木心境,是其”永州八记”的诗歌姊妹篇。
赏析
- 艺术特色:
- 反用典故:颠覆传统猿啼意象
- 空间经营:千里曲溪的纵深视觉
- 矛盾修辞:泪尽与断肠的张力
- 思想内涵:
- 双重绝望:
①地理隔绝(千里曲)
②情感枯竭(泪已尽)
- 语言特征:
- 炼字精准:”虚”字的否定力度
- 对仗隐含:问答式的内在结构
- 声韵顿挫:仄韵的抑郁感
评价
- 宋代《唐诗品汇》:”二十字说尽逐臣血泪”
- 明代胡应麟:”‘泪尽’二字,痛入骨髓”
- 清代沈德潜:”翻案妙在不露痕迹”
请登录后查看评论内容